遗产|这届年轻人想得多,数字遗产留还是删( 二 )


怎么留?留给谁?
对音无来说,思考更多的不是保留什么、删除什么,而是“如何保留”的技术问题,“比如,QQ空间、朋友圈的数据,其实并不属于我们,所有权在公司手上 。我想让我的数字遗产真正属于我” 。
作为一名准程序员,音无倾向于把数字遗产进行筛选:只保留人生重要节点的内容——转成NFT格式(区块链上的一个应用,可以用来代表独一无二的东西,目前更针对游戏或艺术品领域——采访人员注)保存 。
今年6月,苹果宣布将推出“数字遗产计划”,用户在账户中添加遗产联系人后,若用户意外离世,被设定为遗产联系人的用户即可申请访问相关内容 。腾讯在2019年3月就申请了一项名为“数字资产凭证继承转移中的信息处理方法、和相关装置”的专利授权,该专利可帮助有需求的用户,将其数字遗产转移到相应继承人的名下 。
不过,对大部分人来说,技术并非首要操心的问题,数字遗产留给谁才是 。
网友“胡干脆”刚刚考上研究生,她是网络5G冲浪选手,光微博上关注的账号就有1600多个 。她有时候会在网上搜索已去世亲人的名字,即便他不是名人,搜索页也不会出现关于他的任何信息,但她总会抱有一种心态——万一呢?万一能看到他留下的一些痕迹呢?
在“胡干脆”看来,数字遗产留还是不留,对于逝去的人来说已经不重要了——毕竟他们看不到也听不到,它更多的是给活着的人一个念想,让生者可以通过社交媒体再看看曾经的人 。
对自己的数字遗产,“胡干脆”想找三个朋友,作为自己的紧密关系人,将自己和朋友的账号关联 。如果不幸去世,好友可以以“我”的名义,发讣告,将遗言告知亲朋;但仅限于此,好友也无法浏览其他未公开发布的信息,也不允许发布其他内容 。
只关联账号,不把账号密码告诉朋友,“胡干脆”认为这是比较安全的做法:既能在死后给身边人一个交代,也不用担心私密内容被发现,“不能完全信任别人,如果他通过你的账号去做违法的事情,怎么办?”
汪冰看到过一个故事,一个年轻人意外去世后,父母希望得到他的电子邮箱密码和邮箱内的所有信件,寻找关于儿子的最后回忆 。但公司认为这侵犯了个人隐私,最终的做法是,将邮箱内所有内容刻成加密光盘给了家属,但没有告知密码,即父母“拥有”了数字遗产,但无法阅读 。
我们在思考数字遗产的时候,在思考什么
“爸妈那个年代没有网络,能留下来的纪念物品无非是照片 。现在90后年轻人之所以重视数字遗产,是因为我们的生活大部分都以数字的形式记录下来 。”音无说,“当看见年轻人猝死、或健康出问题的消息,大家开始觉得,死亡这个事好像有谈论的必要性 。”
汪冰说,真实世界与虚拟世界,在当下已经融合,每个人都会有一部分存在于虚拟世界,和各种各样的数据关联着,好像有一个“数字分身”,这是越来越多年轻人开始考虑处理数字遗产的原因之一 。
另外,如今的年轻人越来越有自我意识和隐私意识,作为一个独立的生命体,想对自己有绝对的掌控力 。这种自主性逐渐从生前延续到了身后,他们不希望在去世后对自己失去掌控,所以要提前准备 。
“和常规遗产相比,数字遗产从某种程度上来说是不朽的 。”汪冰说,以照片为例,实体照片会褪色,但是数字照片能永远传递下去,而且数字照片可以被复制和传播,聊天记录等其他数字遗产也是同理 。
“正是因为可复制可传播的特性,也带来了数字遗产的危险性,一旦被传播,对当事人的隐私就是很大的考验 。”汪冰说,“从躯体上来看,人去世后,可以用病理解剖来探究死因,而人的数字化生活也留下了一个内心世界的映照,通过数字遗产可以对其进行‘心理验尸’ 。以前我们说,人走了可以带走秘密,现在数字遗产让秘密无法被带走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