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投身特教28年的张晓成:学生过上有尊严的生活,我没什么遗憾了


学生|投身特教28年的张晓成:学生过上有尊严的生活,我没什么遗憾了
文章插图
张晓成是个闲不下来的人。作为平谷区特教中心的党支部书记,学生们在放暑假,他在四处奔波为智力障碍的孩子们争取就业机会。
从事特教行业28年,张晓成把那些特殊的孩子当成了自己的孩子,他总是告诉年轻的特教老师一句话,“把和智障孩子们相处看作是一件美事而不是难事,这样才能做这行一辈子。”
当年的平谷区特教中心一穷二白,没有经费,张晓成厚着脸皮找社会机构赞助,没有桌椅,他三番五次去别的学校求取人家淘汰的,一点一滴有了专业的教师团队、先进的教学设备,甚至还成立了特奥运动队,历届学生已经在全国特殊奥林匹克运动会上获得了三百多块金牌。
张晓成也从当年一身闯劲的小伙子变成了稳重的过来人,他参加了言语康复、自闭症、特奥等多个培训班,完成了三个研究生课程班的学习,取得了北师大特殊教育研究生学历。今年当选为北京市优秀党员。
年近六旬的他回首过去,觉得最开心的是,“当年一穷二白的特教中心,现在已经有了这么多优秀的毕业生。他们能生活自理,过上有尊严有梦想的生活,我没什么遗憾了。”
学生|投身特教28年的张晓成:学生过上有尊严的生活,我没什么遗憾了
文章插图
2021年6月,张晓成参加北京市“三优一先”表彰大会。受访者供图
愣头青小伙与差生“三宝”
张晓成和特殊教育的缘分要从一个叫“三宝”的孩子说起。
1984年,张晓成还是个有点愣的毛头小伙子,在平谷区金海湖镇黑水湾小学(今金水湾小学)工作。
张晓成记得,当时他在三年级当班主任,他们班的倒数第一名叫“三宝”。邻里间都知道三宝脑袋不太灵光,长得黑黢黢的,成天就是傻笑。他没有一科成绩能及格,反应也比常人慢半拍。“那时候我不知道三宝就是轻度智障,还没有这个概念,只是觉得他有点傻。”
张晓成性格执拗,不允许任何一个孩子落下,用他的话说“那时候有点愣,一门心思都在教学上,没想过别的。”他决定每周日都到三宝家亲自督促他做功课。
三宝家庭贫困,全家人住在小平房里,母亲靠种地养活三个孩子。张晓成每周日上午陪着三宝做作业,下午给他辅导一周的功课,看到三宝把作业做得丢三落四,也回答不上来问题,张晓成有足够的耐心,“对这样的孩子,你急不来。”长期坚持下来,三宝的考试成绩也能维持在七八十分。
三宝在张晓成心里埋下了特殊教育的种子。1991年他调离黑水湾小学前往黄松峪中心校,这里有一个特教班,看到班里的智障学生,张晓成这才醒悟,“三宝可能就是轻度智障。”
1994年,平谷县(现平谷区)为申请特殊教育先进县,将以前的平谷县聋人学校改为平谷县特教中心,在原有聋哑学生的基础上加以招收智力残疾学生。一个机会摆在张晓成面前,是去他完全陌生的平谷县特教中心做德育副校长,还是留在条件更好的黄松峪中心校做普教管理呢?
张晓成选择去特教中心。“很多人都不理解我好端端的为什么从普教去了特教,而且那时候我对特教几乎是完全陌生的。那时候年轻,不去计较那么多利害,加上我爱人给了我很大的支持。”
学生|投身特教28年的张晓成:学生过上有尊严的生活,我没什么遗憾了
文章插图
2005年,全国特殊奥林匹克游泳赛在福建三明举办,平谷区特教中心的张东兴和曹旭光分别获得第一、二名。受访者供图
特教中心办学“三难”:资金难、设备难、师资难
张晓成从来没有面对过这么棘手的状况。
平谷县特教中心的教学条件一穷二白,学校里有140个聋哑学生,10个智力残疾学生,学校缺乏办学资金、教学康复设备和特殊教育师资。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