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度|动真格!教师轮岗制有望常态化,学者:落地需去“名校”情结( 二 )


这可能是一个信号 , 未来“学区房”也不一定是硬通货了 。
02 教师轮岗制度落地需要去“名校”情结
实际上 , 教师轮岗制度不是一个新制度 。
教师轮岗制最早出现在2010年的《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 , 其中提到 , “要建立健全义务教育均衡发展保障机制 , 实行县(区)域内教师、校长交流制度 。 ”
到2014年 , 由教育部等部门发布的《关于推进县(区)域内义务教育学校校长教师交流轮岗的意见》更进一步 , 提出“力争用3至5年时间实现县(区)域内校长教师交流轮岗的制度化、常态化 , 城镇学校、优质学校每学年教师交流轮岗的比例不低于符合交流条件教师总数的10% , 其中骨干教师交流轮岗应不低于交流总数的20% 。 ”
【制度|动真格!教师轮岗制有望常态化,学者:落地需去“名校”情结】这次明确了校长教师交流轮岗 。
过去10年 , 各地都有优秀的老师轮岗 , 比如根据《长江日报》报道 , 武汉市教育局统计 , 2015—2020年 , 全市义务教育学校教师交流人数达到1.5万人 , 占符合交流条件教师总数的14% 。
但全国的教师轮岗制度并没有全方位的推进 , 这可能与多方面原因有关 。
8月25日 , 21世纪教育研究院院长熊丙奇在《新京报》撰文指出 , 究其原因 , 恐怕在推进校长教师交流轮岗过程中 , 有面临各种阻力的因素 , 也有缺乏与之配套措施的不足 。 比如名校情结 。
同时 , 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研究员储朝晖在接受多知网采访时表示:“轮岗是在一定的区域范围内、一定时间内才有效果 。 ”
“如果找一个老师从很远的地方去轮岗 , 效率很低 , 成本很高;其次是时间 , 如果轮岗一年两年 , 那基本没用 , 反而学生换老师非常频繁 , 效果非常不好 。
在一个区域内 , 两个学校差距很大的时候 , 顶好学校的教师去顶差的学校去上课 , 他甚至课都没法教 , 让顶差的老师去顶好的学校 , 他也没法教 , 甚至可能讲台上都站不稳 。 ”储朝晖进一步对多知网解释 。
同时 , 储朝晖也提到了要打破“名校名师以及以分数分配学生”的现象 , 轮岗制度才有可能落地 。
在储朝晖看来 , “教师只是学校差距的一个因素 , 首要的因素是我们能不能停止按学生的分数分配学生 , 其次才是教师因素 , 第三还有其他方面的因素 , 比如 , 学校之间的三六九等 。 ”
多位专家学者认为 , 北京的这次轮岗制度有目标 , 有细则 , 是一个好的开端 , 未来则需要检验落地效果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