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被美国制裁的这所大学,撑起了中国工业的半边天( 二 )


它的技术负责人就是哈工大毕业生——孙家栋 。 而按下发射按钮 , 将“东方红一号”送上太空的 , 也是哈工大校友——胡世祥 。
“消息公布以后 , 我们坐车往天安门广场跑 , 但根本进不去 , 人山人海 , 都在庆祝 。 ”孙家栋回忆道 , “东方红一号”发射成功 , 最大的感受是扬眉吐气 。
是啊 , 扬眉吐气 。 中国航天没有资料、没有经验、没有专家 , 几乎一张白纸 。 却在一穷二白之间 , 悄然崛起 , 惊艳了世界 。
孙家栋并没有什么宏大的想法 , 就是想争口气 。
“好比人类逐步要进入深空 , 人家去过了 , 回来讲得头头是道 , 你是坐那儿光听 , 还是你要有发言权、有看法?人家说那地方不错 , 你想不想去看一看?人家说那地方有好东西 , 将来可用 , 你想不想拿来也用一用?”
用最直白的话来说 , 就是别人有的 , 我们也要有 。
这话很霸气 。 然而说到做到 , 更霸气!
就在那个一穷二白的时代 , 一大批哈工大人或担任总师、总指挥 , 或成为各系统、各岗位的中坚和骨干 。 春华秋实 , 他们一片痴心 , 只为国家 。
埋骨何须桑梓地 , 人生何处不青山 。
中国工业多个第一诞生了:


第一台模拟计算机
第一台仿型立式车床
第一台会说话下棋的计算机
第一步新体制雷达
第一台弧焊机器人
第一台点焊机器人
第一台二次加热能源新型空调机组
第一台水平流无菌净化空调机组
第一台大型专用精密仪器
中国第一颗高校桥头自主研制的小卫星……

图 | 中国第一台结构式模拟计算机
但是这还不够 。 别人没有的 , 哈工大人也想要给你 。

世界首次人机协同在轨维修技术试验
国际首次高轨卫星对地高速激光双向通信试验
首创世界最大单口径射电望远镜主动反射面结构方案
国际首例月面采样与封装技术助力嫦娥五号
国际上首次实现形状记忆聚合物复合材料结构在天问一号中应用
国际首例具有蠕动脱陷功能的主被动复合式移动系统用于“祝融号”
……
从中国第一到世界首次 , 一大批“国之重器”诞生 , 哈工大全给你承包了 。
爱你 , 就给你最好的 。 不想别人有的 , 你没有 。
霸道总裁 , 实至名归 。
02 跨越山海来见你
然而 , 霸道总裁的发家史 , 却是充满艰辛 。
1950年 , 东北 , 血与火在这个地方还没熄灭多久 。
正如同整个刚出生的国度 , 一切空白 , 百废待兴 。
苏联将哈工大移交给中国的时候 , 全校师生不到800人 , 多数是前苏联侨民 , 只有64名中国学生 , 24名中国教师 。
图 | 50年代哈工大新调入的教师
为了扭转这一局面 , 校长冯仲云亲手写信 , 派人到杭州、上海、南京去挖人 。 由此汇聚了800多名年轻的教师 。
风萧萧兮易水寒 。 他们平均年龄只有27岁 , 却都义无反顾来到这里 。
当时的哈工大很小 , 只有三栋教学楼 , 还都破烂不堪 。
中国工程院院士秦裕琨回忆起当时情景:“当时是苦 , 吃着高粱米窝窝头 , 30个人挤一间宿舍 , 但是我们都很快乐 。 只要国家需要 , 我们没说的 。 ”
哈尔滨零下三十多摄氏度的气温 , 也不曾浇凉这一腔热血 。
他们就是要在一张白纸之上画出属于中国工业的风景 。
图 | 源于哈工大官网
创建中国激光专业的马祖光院士 , 是这样度过那些岁月的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