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后|“双减”下的新学期什么样儿( 二 )


新学期开始,按照坚持“学生愿留尽留全覆盖、工作日全覆盖”原则,上海的义务教育课后服务从公、民办小学全覆盖向初中学段全面延伸。课后服务推行“5+2”模式,即每周5个工作日,每天至少2小时,结束时间与当地正常下班时间相衔接。对有特殊需要的学生,学校提供延时托管服务。初中学校还可根据学生需要和学校实际,探索在工作日晚上开设自习班。
在上海市静安区,采访人员看到,各校实行“三段式一贯通”的课后服务。以上海第一师范学校附属小学为例,学校课后的第一时段是“学习时刻”,即作业辅导课,总目标是减少作业总量,提高作业质量,达成轻负担、增效值。老师在课堂给学生答疑解惑,科学辅优补差,帮助学生合理规划学习任务,让参加的学生基本能认真完成当天的课后作业。课后服务的第二时段“自主时刻”为社团活动,由本校教职工和外聘专业人士开设艺术、科普、健身、生活等九大类60多门社团活动课。第三时段“温馨时刻”,即晚托服务,学生们在外聘看护老师的组织下参与各类休闲活动,可以阅读交流,可以动手制作,也可以参加游戏,学校行政管理人员负责监督管理。
这一举措,让不少家长拍手叫好。“以前放学时间太早,下午三四点钟就要去接孩子,对双职工家庭真是不小的挑战。现在我家孩子学校提供的课后服务到下午五点半,作业基本都能在学校写完,有需要的学生还可以申请参加延迟到晚上六点的托管,省了不少心。”一位家长告诉采访人员。
教学:实施作业质量提升工程
新学期,学校教育教学工作的重点是推动日常教学回归课堂,回归“零起点”,回归教育规律和知识规律,塑造良好的教育生态。
面对加强作业设计指导,不布置机械重复、惩罚性作业,不要求家长检查批改作业,不要求学生自批自改作业等新要求。北京不少区县都有自己的设计安排。
北京朝阳区持续关注学生学习习惯养成、学科思维培养,优化作业设计和批改,力争做到小学生作业不出校门,初中生作业大部分在校内完成。北京西城区实施作业质量提升工程,以作业研究与管理优化为切入点,充分发挥区教育研修学院、区教育科学研究院的作用,将作业设计、布置、指导、反馈、应用及管理机制纳入研究领域,切实提升作业管理水平。
“我们会全面推动学习全过程的研究,将作业研究作为其中一环,坚持做到作业设计‘三多’——多布置实践性作业,设计挑战性任务,让作业具有实践性、应用性、探究性;多设计长时段作业,让作业完成周期更有弹性;多提供可选择的作业,中高年级根据分层分类的学习现状,让作业菜单更灵活、更有针对性。”北京十一学校丰台小学校长曹君告诉采访人员。
作业是教学反馈的重要手段,相当于学生健康成长的“处方”。北京海淀区中关村第三小学认真预防各学科作业无序叠加带来的负担问题,形成作业管理的“一标准、一清单、一公示、三评价”有效机制,使每位教师明晰各项作业之间的关联以及相关标准,将“不用手机留作业、不让家长批改作业”等要求具体落地。
上海教委相关负责人告诉采访人员,为了达成“学校尽心,学生开心,家长放心,社会安心”的服务目标,上海的中小学正在积极探索高质量的课后服务,建立培育课后服务支持体系,创建“轻负担、高质量”的教育生态。不止如此,新学期,上海中小学还将继续加强学校作业管理工作,建设高质量的作业体系。疫情中探索建立的上海“空中课堂”平台也将在9月10日迎来升级版,在促进优质教育资源共享方面发挥积极作用。据悉,上海中小学还将加快推进紧密型学区集团建设,推进落实全员导师制中小学重点年级全覆盖。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