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生|清华一院长提醒新生:不要选课太多,要保有自主学习阅读时间( 二 )


第三 , 但同样是非常重要的特点:人文学科也是一个不断反思自身且主动寻求变革的学科 。 尤其在世界面临百年未见之大变局的当下 , 重新审视现代思想范畴和知识范式形成的历史 , 质疑一直被视为理所当然的现代学科分类前提 , 立足中国的悠久文化传统和现实经验 , 思考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根本性问题 , 重构学科知识的格局 , 不仅成为很多人文学者关注的课题 , 也进入了人文教育的实践探索中 。
清华大学近年来本科教育教学改革 , 特别是人文学科的教学改革 , 从一定意义上可以说回应了这样的整体性知识变革 。 具体到日新书院 , 之所以在大一阶段设置文史哲等相关学科汇通的“人文基础课” , 且不对同学选课做硬性的专业规定 , 也是为了在被细碎切分的学科之间开设通道 。 而在有关某一学科或专业的导论性课程或经典研读课程中 , 同学们也会看到 , 老师们给出的课程名称或思考主题 , 常常不是一个肯定的结论而是一个问题 , 比如“历史学是什么” , “何谓语文学” 。
【新生|清华一院长提醒新生:不要选课太多,要保有自主学习阅读时间】“人文基础课”里有一门课程的名称是“第一哲学的沉思” , 虽然列在“经典研读课程”系列 , 却没有加书名号 , 这并不是疏忽而是有意的设计 , 表明任课老师的意图并不仅仅在于带着同学阅读欧洲近代哲学创始人笛卡尔的经典之作 , 更要引导同学们经由经典去深思“第一哲学”问题 。
人文学的特点要求有相应的学习方法配合 。 如果同学们在高中阶段比较习惯于接受已知的知识 , 习惯于按照统一的课表学习 , 习惯于有所谓正确答案的考试 , 那么 , 在大学的人文课堂上 , 则要转换到以批判性思维考察已知的知识 , 面对没有规格化答案的考试思考问题 。 如何在丰富多彩的课程中自主选择 , 组合成一张既有专业挑战度又适合自己个性的课表?这也许会让有些同学感到茫然不知所措 , 但有导师和任课老师的引导 , 多和学长们交流切磋 , 相信这样的焦虑很快就会克服 。
而在同学们走进大学第一次选课之际 , 我要给的建议是不要选课太多 , 不要让上课把时间占满 。 以前曾听一位大一新生说 , 如果每天不排满课程 , 心里就空空荡荡没有着落 , 甚至有犯罪之感 。 这样的观念一定要转变 。 尤其是人文学科的学生 , 一定要保有充分的自主学习和阅读的时间 , 一定要预留出相应的时间 , 去听听相关的学术讲座 , 参加相关的读书会或研讨班的讨论 , 听听音乐 , 看看演出 , 到艺术博物馆看看展览 , 或者到荷塘边漫步走走 , 到荒岛上随意坐坐 , 出神发呆 , 都很好 。
也许就在这样的时刻 , 你突然发现了自己的个性和志趣所在;也许就在这样的时刻 , 你久思不得其解的困惑和问题会豁然开朗迎刃而解 。 活跃的想象力和创造力需要从容有致的节奏和氛围 。 邱勇校长近年来一再强调“从容” , 在庆祝建校一百一十周年大会致辞里他明确地说:清华大学将“自信从容迈向未来” 。 而一个大学的整体“从容” , 无疑应该来自全体师生的从容心态和学习研究生活的状态 。
祝同学们在清华园的学习和生活从容而愉快!
(原题为《清华大学日新书院2021级开学典礼院长致辞丨王中忱》 , 根据王中忱院长的致辞整理)
本文来自澎湃新闻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