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生|“大龄新生”:职校的积极风向标

作者:唐伟
“我不是家长 , 我就是新生 。 ”近日 , 一段多名中年人出现在山东一所高职院校新生报到现场的视频引发热议 。 视频中称 , 这些“新生”都已经40多岁了 。 采访人员从该校工作人员处了解到 , 视频中的情况属实 , 该校今年招收了多名三四十岁的新生 , 其中包括4名40岁以上的学生 。
在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当下 , 越来越多的在职人员的“回炉再造” , 表明职业发展过程中个体的自我要求在不断提高 , 对职业教育本身的认同度也在增强 。 “大龄新生”到校报到之所以引发热议和围观 , 除了年龄比较显眼 , 还在于这些学生的知识更新的选择 , 让人钦佩 。
长期以来 , 职业教育与普通高等教育相比处于弱势地位 。 职业教育往往被视为“他人的教育” , 人们觉得只有考不上大学、考不上好大学 , 才会去接受职业教育 。 也正是如此 , 才造成了普通大学生与职业大学生结构的严重失衡 , 一方面普通大学生出现了就业难的状况 , 很多人从学校毕业就面临着失业的风险 , 另一方面 , 技工尤其是高级技工的短缺 , 让劳动市场的技工人才缺口非常明显 。
据统计 , 目前我国技工的供需缺口在2200万人到3300万人之间 , 在中国仅数控机床操作工的短缺量就高达60万人 , 有的企业为一些高级技工岗位开出年薪几十万的高价 , 就是招不到人 , 最后不得不聘请国外下岗的高级技工 。 不难发现 , 职业教育走到今天 , 貌似陷入了一个恶性循环:一方面因为社会歧视而导致生源整体素质不高 , 职业教育的总体质量出现了较大程度的下滑 , 从而影响了公众的选择与认同;另一方面 , 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之间的鸿沟未能消除 , 成果融通、互认的机制也没有完全建立 , 职业教育弱势化成为社会认可度不高的诱因 。
【新生|“大龄新生”:职校的积极风向标】职业教育作为教育形式要受到社会欢迎 , 离不开社会的积极反馈、呼应和支持 。 简单来说 , 就是要培养更多受市场欢迎 , 并具有极高回报的技术人才 。 职业教育要脱颖而出 , 技术人才首先要有尊严和地位 , 其个人价值要得到市场的充分认可 , 比如具有极高的薪酬作为价值回报 。 同时其教育质量和水平 , 也要获得包括在职人员的充分认同 , 让职业教育不仅能成为众多中高考毕业生的同等选项之一 , 还能成为高龄职工的“回炉”之所 。
当下 , 职业教育频迎政策暖风 , 具有与普通高等教育同等的地位 , 迎来了最好的发展时机 。 不过 , “工匠之路”漫漫 , 营造全民认同的环境 , 离不开更多力量的参与和付出 。 职业院校也只有与市场需求、企业需要和个人愿望进行全面的结合后 , 才能不断优化和调整教育教学模式 , 真正培养一批符合市场和企业需求的专业人才 , 如此才能激活“源头之水” , 为职业教育健康发展培育优良的生态 。 (唐伟)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