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之这一世换我来爱你 重生之一世如莲( 三 )


重生之这一世换我来爱你  重生之一世如莲

文章插图
《竹帘菊蟹》张大壮 现代
重生之这一世换我来爱你  重生之一世如莲

文章插图
《柿子松鼠》王雪涛 1942
题识:藜青先生雅正 。壬午展重阳,雪涛 。
铃印:迟园(朱文)、王雪涛印(白文)
展览第三部分为“德志” 。
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 。晋陶渊明独爱菊 。自李唐来,世人盛爱牡丹 。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
——《爱莲说》 北宋 周敦颐
“君子比德”是孔子的重要哲学思想和自然美学观念,意谓以自然对象之美来比喻、象征君子之美德 。“托物言志”亦是古典文学中常见的表现手法 。梅、兰、竹、菊“四君子”便是传统文人画中常见的“比德”、“言志”对象,其代表的品质分别是:梅,探波傲雪,高洁志士;兰,深谷幽香,世上贤达;竹,清雅澹泊,谦谦君子;菊,凌霜飘逸,世外隐士 。实际上很多动植物因其自身的天然生长特征或历史文化典故被赋予了固定的人格化象征语义,比如“出淤泥而不染的”的荷花,“常青不老、坚韧不拔”的松,“自强不息、龙马精神”的马等等 。这些符号化的视觉形象表达了文人画家对某些特定的志向精神、理想人格、自我价值的追求与肯定 。
重生之这一世换我来爱你  重生之一世如莲

文章插图
《天竺蜡梅》吴昌硕 1915
题识:红珊瑚间黄琉璃 乙卯十有一月,拟竹叶亭生笔意于扈上 。吴昌硕 老缶
铃印:俊卿之印(白文)、昌硕(白文)
吴昌硕《天竺腊梅》左侧隐没一株腊梅,右侧天竺红果累累,正向S型构图 。题中以“红珊瑚”比天竺果实,以“黄琉璃”比腊梅花,两者交缠相没,疏密之间,虚实错落,整体布局巧妙,并给人以澎湃的动感享受 。作者于左上角作题款,右下角施印,创作出奇妙的画面重量的平衡之感 。腊梅乃公认的花中君子,傲雪迎霜,凌寒飘香 。天竺同样不畏严寒,果实至冬季成熟呈殷红色 。作者曾在另一幅《天竺图》中题到天竺“岁寒不改色,可以比君子 。”
潘天寿(1897-1971),浙江宁海人,早年曾从李叔同,后得吴昌硕指授,主张“中西绘画要拉开距离” 。《荷花》线条遒劲古拙,画风劲健霸悍、雄浑大气,画面大面积为荷叶,荷花却为主体,显得明快突出,有远近大小之分,留白之处便为流水 。“翠痕拟水玉屏风,艳映华光扇扇红 。醉后六郎颓甚矣,凭谁扶入绿帷中 。”诗画俱佳,透露出“可远观不可亵玩焉”的高洁之感,犹如他在中西艺术之争中探索中国画的发展,体现其崇高的生命尊严及民族精神 。
重生之这一世换我来爱你  重生之一世如莲

文章插图
《荷花》潘天寿 1959
题识:翠痕拟水玉屏风,艳映华光扇扇红 。醉后六郎颓甚矣,凭谁扶入绿帷中 。一九五九年初夏,寿 。
铃印:潘天寿(朱文)
重生之这一世换我来爱你  重生之一世如莲

文章插图
《猿马》倪墨耕 1916
题识:时丙辰三月中浣,邗上倪田墨耕写于璧月盦 。
铃印:墨耕(白文)、千乘(朱文)
重生之这一世换我来爱你  重生之一世如莲

文章插图
《兰石》潘天寿 现代
题识:风潇潇,吟楚骚 。鼓(素)琴,霜月高 。录缶翁诗句 。一九五九年初夏,寿者 。
“鼓”下脱“素”字 。寿又记 。
铃印:潘天寿(朱文)、潘天寿印(白文)
重生之这一世换我来爱你  重生之一世如莲

文章插图
展厅现场
此次展览艺术总监为李小山,学术主持为孔六庆,策展人为张安平 。因防疫要求,目前展览暂对校内师生*** 。对外***如有调整可关注美术馆官方微信公共号AMNUA视野 。
重生之这一世换我来爱你  重生之一世如莲

文章插图
展览海报
展期:2021年9月7日—2021年10月27日
地点:南京艺术学院美术馆5展厅(江苏省南京市北京西路74号)
责任编辑:陆斯嘉
【重生之这一世换我来爱你重生之一世如莲】校对:丁晓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