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仁是指什么意思,亲亲而仁民是什么意思

很多朋友对于亲仁是指什么意思和亲亲而仁民是什么意思不太懂,今天就由小编来为大家分享,希望可以帮助到大家,下面一起来看看吧!
1《弟子规》中的“亲仁”指的是什么?我们想到这一生每一个人都希望他所结交的朋友都是非常好的,所交往往来的朋友当中,都希望是仁慈、有品德、道德涵养都很高的人,这是每一个人内心当中都有的希求 。有这样的希求,我们就要有动作去寻觅这样良好的好朋友 。所以这里也告诉我们,我们的生活品质要逐渐地提升,随着年龄的增长,我们内在的涵养也要随着人生的阅历来增高 。所以,此地讲“亲仁”是亲近善知识,亲近好师长 。
我们晓得当今要找这样好的人很难,不过没有关系,我们可以效法孟子 。怎么说?孟子出生之后,孔子老早就已经不在人间了,相差有几百年的时间 。孟子他非常仰慕孔老夫子,所以就私下拜孔子为老师,他就读他的书,每天向他学习 。所以,孔子成为至圣先师,孟子也成为亚圣 。人在这一生,即使我们遇不到好老师,但是好的经典都可以成为我们最善良、这一辈子最忠实的好朋友 。

亲仁是指什么意思,亲亲而仁民是什么意思

文章插图
2泛爱众而亲仁意思是啥意思是:要广泛地去爱众人,亲近那些有仁德的人 。
出自:春秋孔子《论语·学而》
原文:子曰:“弟子入则孝”出则悌,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 。行有余力,则以学文 。
译文:孔子说:“年轻人”在父母面前,要孝顺父母;出门在外,要尊敬兄长,寡言少语,诚实可信,广泛的去爱众人,亲近仁道之人 。这样实践之后,还有闲暇时间,再去学习文化知识 。
扩展资料:
“泛爱众,而亲仁”赏析
此段可见孔子对于学生的要求颇为严格,在家要尊敬父母,在外要尊敬兄长,为人要谦虚谨慎,讲究博爱之心 。在学会为人处世的基础上才能去研习各种技艺 。
孔子要求弟子们首先要致力于孝悌、谨信、爱众、亲仁,培养良好的道德观念和道德行为,如果还有闲暇时间和余力,则用以学习古代典籍,增长文化知识 。这说明,孔子是以道德教育为中心,重点培养学生的德行修养,而书本知识的学习,则摆在第二位 。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论语·学而
3弟子规中而亲仁全部的翻译而亲仁
●同是人,类不齐,流俗众,仁者稀 。
译:同样是人类,却各有不同,在芸芸众生当中,能具备仁德的非常稀少 。
●果仁者,人多畏 。言不讳,色不媚 。
译:如果真的是一位仁者,别人多半对他敬畏;说话不会隐瞒逃避,表情也不会恭维谄媚 。
●能亲仁,无限好,德日进,过日少 。译:能够亲近仁者,是一件非常好的事,品德可以日益增长,过错也一天天减少 。
●不亲仁,无限害,小人进,百事败 。译:不肯亲近仁者,害处非常大,不但小人进入生活中,做各种事情也容易失败 。
《弟子规》的语言风格简明而不失文学意蕴,语言形式易懂而不失深刻内涵 。《弟子规》用这种言语疏导的 *** ,在符合儿童的认知特点和认知规律的同时,又便于儿童通过朗诵背诵就获得道德理论知识,明白人生的道理,对道德产生初步的了解,从而达到道德认识的启蒙作用 。
《弟子规》全书以《论语》中“弟子入则孝,出则悌,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行有余力,则以学文”一章为总纲,分为五部分,各选择《论语》、《孟子》、《礼记》、《孝经》和朱熹语录编辑而成 。全文总计360句,1080字,内容涉及生活起居、衣服纽冠、行为仪止、道德品性、处世之道等,详于道德教育 。
扩展资料:
此书以通俗的文字、三字韵的形式阐述了学习的重要、做人的道理以及待人接物的礼貌常识等等 。《弟子规》总叙中说:“弟子规,圣人训:首孝弟,次谨信,泛爱众,而亲仁,有余力,则学文 。”这里面有七个科目,即孝,弟,谨,信,爱众,亲仁,学文,前六项属于德育修养,后一项,即学文,属于智育修养 。
《弟子规》首先明确强调了做人的各项准则,以教育我们孝顺父母、恭敬兄长为名义,继而教育人民把对父兄的顺从扩大到社会各个阶级,“事诸父,如事父;事诸兄,如事兄”,进而教育广泛服从,“凡是人,皆须爱” 。
通篇以“爱心、父母对子女倾注了无私的爱、子女应该以无私的爱回报父母、这是天经地义的”一类手法,扼杀学童的思考能力、批判能力 。是在清朝扬州十日等事件后特有时代背景下的产物,并非国学经典,应被视为封建糟粕而剔除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