限度|我们需要正确的“失败学”

不确定性是现代社会的特征 , 也是社会进步的代价 。 人类社会发生前所未有的变化 , 带来更多机会和可能 , 也给我们带来很多焦虑和无处不在的竞争 。
为了应对这种风险和竞争 , 我们需要通过教育获得各种各样的知识和技能 , 但在知识储备的过程中 , 会形成“军备竞赛”模式 , 它包含两个策略——学历越高越好 , 技能越多越好 。 具体体现在 , 中国的年轻人上大学、读研、读博 , 国内读完国外读 , 拿了第一学位拿第二学位 , 拿了学位 , 还想拿各种各样的证书 。
人生是否真的是——爬得越高越好 , 跑得越快越好 , 得到的越多越好?我觉得人生的目的并不是越高、越快、越多 , 而是找到适合自己的位置 。 当每个人都被鼓励去寻找自己最大的亮点 , 施展自己最大的优势 , 一个社会的创造力就会被发挥到极致 。
现在 , 我们的社会充满了成功学 , 但是却没有“失败学” 。 社会、老师、家长不停地引导孩子“有志者事竟成” , 实际上成功有实力、运气、情商等多重因素 , 不是空有一腔热血就能成功 。
失败其实是认识自我的一条必经之路 , 因为失败 , 让我们知道自己能力的限度 , 兴趣的限度 。 失败是一个信号机制 , 提醒我们该拐弯的时候拐弯 , 而不是一条路走到黑 。
我们的教育不应该鄙视放弃、鄙视失败 , 也不必过分强调坚韧不拔、坚定不移、决不放弃、战胜自我 , 如果一个人的方向都错了 , 为什么还要绝不放弃?很多时候 , 放弃是一种止损机制 。
另一个可怕的“失败观”就是成功标准的单一化 。 一个社会哪有那么多成功人士?那么多马云那么多郎朗 , 那么多姚明?大部分人就是普通人 。
一个朋友对我说:要坚信自己的孩子会长成一个普通人 。 接受绝大多数人都是普通人这一点之后 , 正确的教育观是什么?不是非要把一棵小草培养成参天大树 , 而是要把一棵小草培养成一棵美好的小草 , 一棵健康的小草 。 大部分人可能天赋都很普通 , 但是他的兴趣爱好个性 , 都有自己的独特性 。
其实 ,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比较优势 。 所谓的比较优势 , 不是说你一件事情干得比所有人都好 , 而是在你自己能干的所有事情中 , 哪件事情能够干得最好 。 哪怕是一件很普通的事 , 比如做饭、化妆 , 你把它做到极致 , 也可以成为你的亮点 。
【限度|我们需要正确的“失败学”】刘瑜(摘自《新华日报》)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