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百万大学生“付费刷课”,板子不能只打到学生身上|洋葱快评| 乱象

数百万大学生“付费刷课”,板子不能只打到学生身上|洋葱快评| 乱象齐鲁晚报·齐鲁壹点评论员 朱文龙
随着线上课程成为大学生们学习任务中常见的一部分,付费刷课的灰色产业链日益猖獗,让不少线上课程沦为形式。据警方通报,仅在2019至2020年,全国范围内购买刷课服务的学生就超过790万人,刷课数量逾7900万科次。
对此,有评论指出,一些学生通过刷课蒙混过关,不仅荒废了学业,还会助长投机取巧的思想。这种观点有一定的道理,不过,治理“付费刷课”乱象,板子不能只打到学生身上。高校才是遏止和预防这种不良需求的关键一环。
近一两年来,在疫情的影响下,网课在高校持续走热。这种教学形式,在降低了高校教学成本的同时,也让学生足不出户就可以修到学分。双方各取所需,原本是双赢。可随着时间的推延,一些高校网课教学管理上的薄弱环节,逐渐暴露了出来。
其一,一些网课含金量不足。从报道来看,很多网课不仅节奏慢,而且不符合学生的学习进度和计划,在这种情况下,不少学生觉得与其将时间精力耗费在网课上,不如花钱清人代为刷课,自己还可以做些更有意义的事情。
其二,网课考核机制不科学。现在不少高校规定,学生能否拿到网课学分,只看完成进度,至于学生如何完成的,并不关心。对于不少学生来说,自己辛辛苦苦完成网课学习,到头来分数可能还没有付费刷课的同学高。这难免会促使学生放弃自主学习的念头,加入到付费刷课的队伍中来。报道中所提到的“跑步代刷服务”便是一个典型的例子。
这些问题的产生,表明很多高校在网课教学管理中,存在着一种应付的心态。倘若这种心态不改变,学生就无法正确认识网课的教育价值,刷课的需求依然会存在。
有人认为,高校可以通过技术手段高校预防“代刷服务”乱象的产生。目前,确实有不少高校与网课平台合作,通过刷脸等技术手段防范学生刷课,利用大数据严查有刷课行为的学生。但问题是,上课可进行人脸识别,提交作业如何进行人脸识别?要知道,现在“代刷服务”是可以“代做客观题”的。
因此,除了使用技术手段,高校还要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方面做文章。一方面,高校要在“起点”把好关,在网络课程的设置和选择上做好筛选工作,切实提高授课老师授课能力和课程质量,特别是,要在提高课程趣味性,增进课程信息量上下足功夫,只有这样,才能激发出学生上网课的兴趣。另一方面,高校要调整网课的考核机制,把重点放在检验学生上网课后的知识转化情况,而不是简单地看系统刷没刷够时间。唯有如此,才能铲除滋生“付费刷课”乱象的现实土壤。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