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朋兄|学生不足百人的青岛村小,用两年时间发生变化


高朋兄|学生不足百人的青岛村小,用两年时间发生变化
文章插图
行知小学 李梓毅/摄
2019年5月13日,高朋兄调任行知小学,担任这所位于青岛西海岸新区、学生人数不过百的乡村小学的校长。还没来得及适应,学生基础薄弱、教学质量亟待提升的情况就给他下了难题。
面对这样的现状,高朋兄的目标很明确,“把教学质量提上去,把最基础的打牢打结实,然后再发展学生特长。”提升教学质量,这是所有学校管理者共同的目标。然而,实现目标的难度各不相同。
“我就用力抓(成绩),但效果一直不明显。”在行知小学任职的两年间,高朋兄尝试过多种方式,也试图通过技术改变现状。2019年年底,适逢青岛西海岸新区与科大讯飞合作推行智慧教育,行知小学也在试点范围之内。
作为学校负责人,高朋兄坦言,自己推进得很急。而面对新工作环境和学校教育信息化的教师观念封闭和信息素养不足问题,高朋兄和行知小学还要解决其背后的诸多矛盾。
一所青岛市区边缘的乡村小学位于青岛西海岸新区西部,行知小学坐落在小珠山脚下,三面群山环绕,却并非处于大山深处,学校距离城区不到二十公里,开车只需三十多分钟。
但行知小学又确是一所农村小规模学校,随着青岛西海岸新区的开发,不少本地生源随父母外迁。2020~2021学年度,行知小学全校6个年级只有94名学生,16位在编老师和4位支教老师,平均年龄在40岁以上,最小班额仅有11个孩子。
来到行知小学之前,高朋兄在另一所小学担任副校长,管理着100多号老师和3800多名学生。从西区调到东区,他总结为“两手空空,眼前一片漆黑”,一个人也不认识,一切从零开始。
高朋兄|学生不足百人的青岛村小,用两年时间发生变化】从大校调任村小,高朋兄面对的不仅仅是落差,还有复杂且多元的难题。他坦言,为了融入老师,获得信任,自己也花了一段时间。
为了改变教学现状,高朋兄采取的一些措施起初并没有在教师中得到支持。像刚来行知小学时,他发现这里的学生普遍缺乏自信,“孩子出来讲话腿都哆嗦”,于是他要求每周一升国旗的班级,由班主任带领学生做才艺展示。“班主任不愿意,我也没让步,我说必须干。”
和老师的另一个矛盾则来自于学校的教育信息化建设。“作为学校的负责人,我推进得很急”高朋兄坦言,“一开始我也预料到了(老师的反应),其实各个学校都会遇到,新的教学方式和传统教学方式、观念会有很大的碰撞。”
老师的转变2019年底,青岛西海岸新区与科大讯飞合作,投资 8.59 亿,打造人工智能+教育创新应用示范区。2020年6月,智慧课堂教师终端和59台学生终端“学伴机”发放到了行知小学老师和学生手里。
和大多数农村中小学相似,行知小学教育信息化工程的硬件设施配齐了,使用者的信息素养和教育观念却在某种程度上形成改变的阻力。但高朋兄认定,这是一件必须用力推进的事情,而重点就在于解决老师的思想观念。
“当时老师不接受,我们就开会,我自己讲,他们一看校长都这样了就没其他想法。”高朋兄说,“这个东西就是要踏踏实实一步步走,你吹也没有用,关键是老师的传统观念要改变。”
承担着日常教学任务的科任老师并没有办法参加集中培训,行知小学就利用碎片化时间,同时,在每个办公室培养一个“技术骨干”解决技术问题。给学生上课之余,老师还要完成校长安排的学习任务:阅读关于智慧教育的书,按时完成慕课上关于教育信息化的学习内容。“到了(2020年)10月份左右,他们基本就可以灵活地使用了。”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