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序伦:现代会计学宗师,职业教育之楷模|礼赞大师| 商学院( 二 )


潘序伦:现代会计学宗师,职业教育之楷模|礼赞大师| 商学院
文章插图

“民无信不立”,是为“立信”
上世纪二三十年代,受“实业救国”思潮的影响,神州大地上出现了民族工商业蓬勃发展的势头。1924年秋,潘序伦学成回到了中国,回到了上海,带来了西方新式会计理论。回国伊始,他先后出任东南大学附设商科大学的教务主任兼会计系主任、暨南大学商学院院长。
然而,会计学科的生命力更多体现在实操的过程当中。1927年春,潘序伦去教职,改操会计实务,在上海爱多亚路(今延安东路)39号创办了“潘序伦会计师事务所”,并在事务所内设立会计补习夜校,不改“育人”的学人初心。
“民无信不立”,在潘序伦看来,信用无疑是会计工作的根本,用他的话来说,“工商业者在业务经营中,首先要建立起客户对他的信任,而以财会工作为职业的会计师,则更需要在社会上建立起一种‘诚实不欺’的信誉”。“创业”第二年,他将事务所更名为“立信会计师事务所”,同时,扩大补习夜校,改立“立信会计补习学校”。
潘序伦“做生意”讲究信誉和公道,再加上他的文字、外语功底扎实,中西学兼擅,无论在承办会计及工商业的申请、咨询还是受托申辩、诉讼时,大都说理详尽、效率高、质量好。于是,“立信会计”很快声名鹊起,登门的客户接踵而至——南洋兄弟烟草公司、永安纱厂、大中华火柴厂、邮政汇业总局、黄河水灾救济委员会等等便均在此列。接下来的十年时间里,“立信”承办各类业务4000余件,很是红火。
事务所规定每日上午9时上班,彼时全所工作人员60余人,每日的签到簿上潘序伦的名字几乎都位列前三。而在当时,通常会计师事务所的主任会计师10点以后才会出现在办公室里。
清晨走进办公室,潘序伦的第一件事常常是翻看报纸,一来关心时事,二来字里行间或可觅得生意的机会。一日,他照例八时来到办公室,见当日报载北方黄河大水成灾,上海各界成立“黄河水灾委员会”,下设稽核一科,拟请会计师担任。他旋即拨通了该事主持人的电话,顺利获得该职。事后,潘序伦才从该主持人口中得知,当日11时他便接听了来自徐永祚会计师的电话,无奈晚矣。此后,潘序伦一直以此事劝勉后辈,做事当勤勉。
“九一八”事变后,东北义勇军孤军抗日,深得全国人民的拥护和爱戴,人们纷纷募捐支援。当时有谣传上海抗日爱国捐款共2000余万元,马占山将军只收到100余万元。有人指责经办捐款的《生活》周刊社、东北义勇军后援会和上海市临时救济会有徇私舞弊行为。立信会计师事务所受托稽核了13个经募单位的账目。证实共收到捐款502万元,援助东北义勇军337万元,其余165万元作了慰劳十九路军和救济上海战区难民之用。潘序伦将全部收支账目审计,出具证明,公诸社会,平息了这场信用危机,也因此与《生活》周刊社的负责人邹韬奋先生结下深厚的友谊。就此为十年后二人合资创办“立信会计图书用品社”埋下了伏笔。
上海沦陷后,潘序伦和立信会计师事务所、立信会计专科学校一同迁往重庆,为抗战服务。直到1946年,才迁回上海。
潘序伦:现代会计学宗师,职业教育之楷模|礼赞大师| 商学院
文章插图
中国会计的“改革与改良”之争
日渐复杂的经济活动对传统的记账方式提出了新的挑战,中式簿记终于来到了十字路口:是全面引进西式簿记?还是在原有基础上稍作修改?中国会计领域就此掀起了一场“改革与改良”的论争。
作为“改良派”的代表,徐永祚主张在保存中式簿记核算形式的前提下进行改良。他编纂了《会计杂志》月刊,出版著作《改良中式簿记概说》,并陆续发表《改良中式簿记实例》《改良中国会计问题》《改良中式簿记缘起及简章》等文章,以阐明观点。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