办学|名校异地办学急刹车,或将迎来重大变革( 三 )


《意见》同时指出,对于现存的高校异地校区,本着平稳有序的原则逐步清理规范,实现逐渐退出;新申报设置的学校,须不存在跨省异地校区。
所以不难看出,国家对异地办学的态度非常明确。
这背后,有国家对各区域教育、经济均衡发展的考量,也有对过度异地办法引发教育质量下降引发名校品牌坍塌的考量。而高等教育资源欠缺的经济强市未来如何补齐短板,或许需要寻找全新的路径。至少,引入异地名校的这条路或许越来越走不通了……
异地办学急刹车,“穷”名校与“富”城市如何破局?异地办学的刹车,这一次显然比较急,且刹车后,未来是否依然能稳定起步,目前来看并不乐观。
当前政策以及明确对于现存的高校异地校区,本着平稳有序的原则逐步清理规范,实现逐渐退出。如果政策一旦落实,对于深圳等地来说,或许支撑未来发展的教育事业或许又要从零搭建。
然而,从零开始扶持一所本土高校并非易事。一方面,国内高校的竞争日趋激烈,新院校很难在短期内形成竞争力;另一方面,建立全面的教研师资体系,建立学科优势都非一朝一夕完成。但对于高等教育资源欠缺的经济强市来说,这条路似乎是不得不走的一条路。
去年,深圳引进武汉大学被迫终止后,深圳市加快了通过自主创办新高校的方式来补齐短板,并在去年先后启动深圳音乐学院、深圳创新创意设计学院的设计招标。
有业内人士分析称,除了自办大学之外,深圳等地还可以与中西部名校展开深度的产学研协同合作,如沿海等发达城市将产研基地部署在中西部名校本部或本地,不仅能激活教育科研的成果转换,还能实现转换的快速市场化落地。
办学|名校异地办学急刹车,或将迎来重大变革
文章插图
图片来源:图虫创意
一来为欠发达地区名校找到了突破口,尤其在双一流高校竞争白热化的当下,学术科研与城市发展实现协同都能快速形成明显的差异化与竞争力;二来发达城市可以实现跨区域的投资,目前来说,国资在新经济、科技等领域的投资已经成为趋势,如深圳国资、合肥等地近年来通过对新经济新技术的押注收获颇丰;其次,城市与高校展开深度的合作,也能推进人才资源的双向流动,进一步实现对各类资源的均衡分配,也符合国内国际双循环的国家战略。
总结来看,异地办学急刹车后,无论是高校或是经济强市,都需要寻找一条更加长远且可持续的破局之路。而自办高校寻找差异化,抢占职业教育先机,抑或是推动与异地高校的深度合作,发挥双方优势,提升产学研协同效率都是破局路上值得参考的方向。
本文转载自微信公众号“顶思”(ID:idingsi),作者安欣,编辑Chris_guo。文章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芥末堆立场,转载请联系原作者。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