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通话|“学前学普”试点3年 四川43.6万名大小凉山彝族幼儿学会说普通话


普通话|“学前学普”试点3年 四川43.6万名大小凉山彝族幼儿学会说普通话
文章插图
封面新闻采访人员 叶海燕
“自2018年5月原国务院扶贫办、教育部在凉山彝族自治州启动‘学前学普’行动试点以来,共帮助了43.6万名大小凉山地区的彝族幼儿学会普通话、养成好习惯。”10月19日,“学前学会普通话”行动试点总结评估座谈会在西昌召开,十三届全国政协农业和农村委员会副主任、中国扶贫志愿服务促进会会长刘永富对3年来的试点成果进行了总结。
“我是中国娃,说好普通话,爱学习、爱家乡、建设我们的国家!”如今,在四川大小凉山地区,走在村道上,总能听见幼教点传出阵阵清亮、纯美的学普童声。
普通话|“学前学普”试点3年 四川43.6万名大小凉山彝族幼儿学会说普通话
文章插图
试点
大小凉山20个县市区学前儿童全覆盖
今年,凉山州的乃古子到在小升初考试中,取得了还算不错的成绩。但乃古子到对自己成绩很不满意:“语文成绩只有33分,因为普通话说不好,学习很吃力。”
在这片曾经几乎与外界隔绝的大凉山中,当地很多孩子同乃古子到面临一样的问题:上课听不懂,成绩提不高。据统计,2018年,凉山州约50万名学前儿童中,49%的孩子听不懂、不会说普通话,这也直接导致进入小学阶段的儿童学习质量很难提升。
为彻底解决这一问题,帮助凉山如期脱贫,2018年7月,原国务院扶贫办、教育部在四川省凉山彝族自治州启动“学前学会普通话”行动试点,2019年扩展到乐山市“两县一区”。三年来,试点共覆盖大小凉山地区20个县(市、区)的3996个幼教园点,累计开展线上线下培训活动514场,培训辅导员159万人次。
普通话|“学前学普”试点3年 四川43.6万名大小凉山彝族幼儿学会说普通话
文章插图
孩子们在进行普通话应答测试(龙雪琴 摄)
成效
提高学习成绩促进好习惯养成
“学前学普”带给试点地区的,不仅仅是让幼儿们学会了普通话,还有进入小学阶段学生明显提高的语文、数学等学科成绩。
乃古子到的妹妹勒古莫日正在读一年级,此前她在幼教点参加了“学前学普”,一年级暑期期末考试妹妹语文成绩83分、数学成绩94.5分。据凉山州监测数据显示,一年级学生语文平均分由开展学普前的38.60分提高到59.24分、数学平均分由47.43分提高到69.09分;二年级语文平均分由42.29分提高到52.70分、数学平均分由52.71分提高到72.2分。
此外,普通话学习也带动了良好习惯的养成。前几年,乐山市峨边彝族自治县新林镇茗新村的卫生状况总让村支书鲁惹阿提恼火。茗新是纯彝族村,村民屋里乱糟糟,屋外全是垃圾。让鲁惹阿提没有想到的是,这个“老大难”的问题,居然被村里的娃娃们解决了。
当地开展“‘学前学普’后,娃娃们‘小手拉大手’,回家教家长说普通话、讲卫生,现在随便去看,每家的院坝、房间都干干净净的。”现在,鲁惹阿提很是为茗新村自豪,房前屋后整洁干净,放眼望去,是一片美丽的乡村景色。
普通话|“学前学普”试点3年 四川43.6万名大小凉山彝族幼儿学会说普通话
文章插图
表彰“学前学普”优秀工作人员
“学前学普”的三年,也是大小凉山地区彝族百姓生活条件和思想观念变化最大的三年。“积极支持学龄儿童入学,严禁让孩子中途辍学”被写进昭觉县三河村的村规民约。甘洛县玉田镇九倒拐村村民阿依子布的小孙女阿呷卓布进入幼教点后,不仅自己学会了普通话,还回家教奶奶学。相比语文课文读得磕磕绊绊的家长,现在大小凉山的小学生们,个个都能背上几首诗歌。
普通话|“学前学普”试点3年 四川43.6万名大小凉山彝族幼儿学会说普通话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