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国川|北京四中前校长刘长铭:教育要跟学生“谈人生”( 二 )


刘长铭:我们总是“做加法” , 但在课程内容上我们不能再“做加法”了 。 一天就24个小时 , 不可能变成48个小时 。 但是这些教育的因素、元素在各个学科里都有 , 教师只要在教学过程中渗透到各个学科里 , 不必非得在课程的知识内容上“做加法” 。
我们国家倡导的教育目标是“德智体美劳”五育并举 , 但这不是5个人的事情 , 而是一个人的事情 。 每个老师在自己的工作中 , 时刻都要想到“德智体美劳”是我一个人的事情 , 不是学校开办体育、文艺等活动就可以了 , 老师们必须将“德智体美劳”与课堂知识融为一体 , 集中体现在教学工作中 。
“希望四中成为学府、社会和家园”

马国川|北京四中前校长刘长铭:教育要跟学生“谈人生”
文章图片

马国川:您当时构想的学校是个什么样子?
刘长铭:其实当时我们都不是很清楚 , 后来我常常说三个词 , 希望四中成为学府、社会和家园 。
“学府”是说我们要崇尚学问 , 我希望四中的老师将来能够出几个教育家 , 提出一些对教育精辟、深刻、独到的理解 。 我们主张老师去做学问 , 只有这样 , 老师将来才有可能引导学生潜心钻研 。
“社会”是指学校是社会生活的一部分 , 我们要让学生全面体会社会生活 。 四中的活动非常多 , 除了学校的社团 , 还有每年的社会实践 , 比如每个学生都要到农村支教 , 这已经成为了学校的一个必修课程 。
“家园”是我们的学校应该成为师生的精神家园 , 这个学校就是他们永远眷恋的地方 。 我们今天谈热爱祖国 , 无非就是热爱在这块土地上生活的时光 。 这些记忆在我们心中留下了一些不能割舍的东西 , 实际上这就是对家乡、祖国的一种深深热爱的情感 。
马国川:讲的非常好 , 爱国主义绝对不是空洞的 , 它首先来自于你对家乡、对你周围的人的一种热爱 。
爱国教育要从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角度思考
刘长铭:今天我们对学生进行爱国教育 , 应该走出两个误区 , 一个是走出仇恨的误区 , 不要一提爱国就想从1840年开始 , 讲过去多么的落后和耻辱 。 教育的效果很重要的一点就是产生共鸣 , 再谈过去的耻辱 。 其实在有些情况下 , 不一定能引起学生内心的共鸣 。
现在是什么时代了?我们提出来要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 今天的爱国就是要思考 , 中国怎样为人类的文明进步做出更大的贡献 。 所以我觉得如今应该从这个角度来谈爱国教育 。
当然 , 历史永远不可改变 , 我们不应忘记历史 , 但是我们不能因为爱国就一定要去憎恨别的国家和民族 , 这种仇恨会让我们失去理智和理性 。 现在社会上看到的一些所谓的“爱国”行为 , 在我看来实际上是一种愚昧 , 一种无知 。 如果你要影响世界 , 改变世界 , 甚至引领世界 , 就不能永远仇恨别人 。
另外 , 我们也不一定非得做什么事情都是为了给祖国争光 。 你把事情做成了 , 对人类文明的贡献是全世界有目共睹的 。 在教育中 , 我不反对应该有一种对祖国和社会的责任 , 但是我们的目标就是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
“每一个孩子都特别可爱”
马国川:您觉得一个好学生是什么样的?
刘长铭:做了40多年教育 , 接触了很多的学生 , 我现在越来越认识到 , 其实每一个孩子都特别可爱 。 过去别人问我在四中工作了30年 , 接触的都是好学生 , 现在在润泽学校 , 我喜欢这儿的学生吗?他们的学习可能不如四中的学习成绩那么优秀 。
我实事求是说 , 我特别喜欢现在这些孩子 , 每一个孩子都有非常好的方面 , 比如说他们的表达、演讲能力非常强 。 去年北京市有一个中学生辩论赛 , 初一的孩子去参加 , 结果一上阵就遇到了汇文中学高二的学生 。 后来汇文的那些高二的学生就说:“你们的学生真是非常棒 。 再过几年我们可能就不如他们了 , 他们很善表达 。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