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钊|11年前,复旦大学破格录取的“三轮车夫”博士生,如今怎么样了( 二 )


刘钊|11年前,复旦大学破格录取的“三轮车夫”博士生,如今怎么样了
文章插图
1997年1月,裘锡圭先生在《文物》上发表了一篇文章《神乌赋初探》,在这篇文章中,裘先生提到了尹湾汉墓出土的简牍篇目《神乌赋》,而在其中的“佐子”意味不明。于是当蔡伟看到这篇刊物之后便给裘锡圭写信,信中写到“佐子”应该为“嗟子”,亦即“嗟”,是一个叹词。于是收到这封信之后的裘先生便在1998年的第三期《文物》上发表了《“佐子”应读为“嗟子”》的文章,文章中还点出蔡伟“其言甚为有理”。但其实蔡伟和裘锡圭的缘分在十年前就有了,1995年,蔡伟还在自学的时候,就给裘锡圭写过信,当时就得到了本尊的回信,在信中,裘锡圭夸蔡伟“不计功利,刻苦潜修,十分钦佩。”
刘钊|11年前,复旦大学破格录取的“三轮车夫”博士生,如今怎么样了
文章插图
而在2003年之后,蔡伟经常在国学网上发表一些文章,他把出土文献和传世文献严谨的结合,得到裘锡圭的赞赏,于是裘锡圭便建议蔡伟考研究生,但是蔡伟的英语基础太差,认为自己无法考上研究生,之后便又走上了蹬三轮的日子。蔡伟在国学网上的网名叫做“抱小”,很多人不懂其中的含义,其实这是“志向小学”的意思,“小学”作为一门专门的学问最远可以追溯到秦汉的时候,而蔡伟的这“抱小”两字就是在裘锡圭在《文史》上的一篇论文中摘得的。
蔡伟对国学的热爱实在是难得,这样一位来自底层却因为自己热爱而坚持数十年读书的人,实在是少有,就连复旦大学出土文献与古文字研究中心主任刘钊都说,蔡伟虽然没有系统的学习过,但是他自学的大量传世典籍,岁古书的文字、句法、以及古人用语习惯的掌握是很多专家教授都无法比及的。也是怀着这种惜才的心情,在后来蔡伟把读书时间被蹬三轮一再压缩的情况在信中告诉了北大年轻学者董珊,而董珊有将此事告知了自己的老师刘钊,于是一来二去,刘钊与裘锡圭商量之后,决定聘请蔡伟在中心工作。也就是2009年,在裘先生的推荐下,蔡伟获得了考博的机会,英语考试也可暂时取消。
刘钊|11年前,复旦大学破格录取的“三轮车夫”博士生,如今怎么样了
文章插图
从被复旦大学破格录取之后,蔡伟作为一位38岁的博士,毕业了。毕业之后,他就进入了贵州省安顺市安顺学院,成为了一名任教老师。他如今的生活再也不用风里来雨里去,不用再靠蹬三轮的苦力养活自己,而是靠自己的知识力量赚钱,2015年7月,蔡伟还参加了由清华大学出土文献研究与保护中心主办的先秦两汉讹字学术研讨会,在会上,蔡伟提交了题为《先秦秦汉古书校字九则》。蔡伟现在依旧做着自己的古文学研究工作,并且将自己的所学都无私地教给自己的学生们,在古文学的世界里,蔡伟再也没有了其他干扰,可以安心的翱翔于文学的世界。【刘钊|11年前,复旦大学破格录取的“三轮车夫”博士生,如今怎么样了
刘钊|11年前,复旦大学破格录取的“三轮车夫”博士生,如今怎么样了
文章插图
听过蔡伟的事迹的很多人,都说这是一个奇迹。实则不然,我们每个人在各行各业,都可以成为“蔡伟”,只不过很多时候我们没有蔡伟那样坚定的人生信念,没有他十余载坚持一件事的恒心,更没有苦心钻研的韧劲,可以说,只有蔡伟真正做到了“活到老,学到老。”人生没有捷径,人生的一辈子都是一场学习的旅途,蔡伟的故事告诉我们,学习可以改变命运,学习是人类一生的事业。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