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北|教育扶贫照亮一个西北移民家庭的小康路
文章图片
【西北|教育扶贫照亮一个西北移民家庭的小康路】苏发(二排右二)、白玉琢(二排左二)一家人的合影(二排左一为二女儿白银芳;一排右一为小儿子白银邦) 。 (受访者供图)
新华社银川10月26日电(采访人员谢建雯)中国西北部的宁夏 , 农村妇女苏发在教育扶贫政策的支持下艰辛执着地供一儿两女读书 。 如今 , 孩子们都已大学毕业了 , 走上工作岗位 , 生活富足 , 这让她成了亲朋好友的羡慕对象 。
“我没读过一天书 , 娃娃们一定要念书 。 ”这位母亲的想法简单而实际 , “书念成了 , 就可以不再像我一样只能在土里刨食下大苦了 。 ”
在素有“苦瘠甲天下”之称的西海固大山里长大 , 苏发知道知识可以改变命运 , 但学校在山的那边 , 座座山梁和道道深沟挡在娃娃们与书本中间 。
所幸 , 2000年 , 在政府帮助下 , 苏发和丈夫白玉琢迁往500公里以外的宁夏吴忠市红寺堡区红寺堡镇玉池村 , 在黄河岸边、罗山脚下的这片地势相对平坦的土地上扎下根来 。
那年 , 大女儿白银兰四年级 , 二女儿白银芳二年级 , 5岁的小儿子白银邦也到了上幼儿园的年纪 。
尽管白玉琢是村医 , 但家里经济状况仍一度困窘 , 被纳入低保户 。 亲戚劝她 , 供三个娃娃念书苦死了 , 她没吭声 。
搬出大山天地宽 , 学校与家只隔着一条马路 。 “在老家肚子都吃不饱 , 没钱也没信心 。 现在学校建到家门口了 , 这么好的条件 , 我一心只想把娃娃供出来 。 ”苏发说 。
自2001年起 , 中国开始在农村地区实施“两免一补”政策 , 为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学生 , 免教科书费、免学杂费 , 补助寄宿生生活费 。 再后来 , 上高中有国家助学金、上大学有国家助学贷款……贫困不再成为经济困难家庭学生求学路上的“拦路虎” 。
白银邦记得自己读高中时 , 不仅不用交学费 , 每个月还能领补助 。 “上大学贷的助学贷款 , 我毕业后半年就还了 。 ”他说 。
中国学生资助发展报告统计显示 , 2020年 , 全国共有2175.45万义务教育家庭经济困难学生享受生活费补助政策 , 资助金额217.36亿元;190.91万普通高中教育学生享受建档立卡等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免学杂费政策 , 资助金额共计23.90亿元;506.43万人享受国家助学贷款政策 , 贷款金额378.12亿元 。
“这些好政策三个娃娃都享受上了 , 家里经济压力减轻了不少 。 ”白玉琢说 。
文章图片
苏发的大女儿白银兰在给学生上课 。 (受访者供图)
如今 , 大女儿白银兰走上三尺讲台 , 成为一名初中数学老师;二女儿穿上白大褂成为一名医务人员;小儿子白银邦进入青少年编程教培行业 , 普及青少年科学素养 。
54岁的苏发也过上了小康生活 。 2016年 , 苏发住进了新房 , 这是她搬过来后第一次修建房屋 。
屋内 , 地暖、各色家具一应俱全;屋外 , 凉亭、葡萄走廊、玻璃长廊等布局精美……“我家的房子盖得最晚 , 但也最好 。 住进新房 , 算是真正奔上了小康 。 ”苏发说 , “娃娃们也都在城里买楼房了 , 啥也没耽误 。 ”
在中国历史性摆脱绝对贫困的过程中 , 教育功不可没 。
提及教育的意义时 , 白银邦说:“改变命运 , 这四个字就够了 。 如果没有国家政策 , 没有念书 , 我两个姐姐可能十六七岁就早早嫁人了 , 我现在可能也在到处找活干、讨生活 。 ”
推荐阅读
- 基础教育|又一“铁饭碗”招聘,工作稳定福利好,有望拿50万安家费和补贴
- 教育部|终于轮到高中生“减负”了,教学进度将大幅调整,教育部已有通知
- 质量|学校有规模,教育才有质量,解决乡村“麻雀小学”问题,刻不容缓
- 公司|成人学历培训机构虎硕教育停止营业:运营压力大不堪重负
- 教育|《新机遇下职业教育的增速与展望》论坛实录-于红岩
- 技能|《新机遇下职业教育的增速与展望》论坛实录-王安屹
- 教育部|吕梁市教育局通知:做好寒假期间“双减”工作
- 疫情|青岛市教育局:中小学室外体育场将分期分批对外开放
- 大学|泰晤士高等教育发布全球国际化大学排名 港大蝉联第一
- 物理|?江苏省教育厅最新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