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40年前, 中国家喻户晓的3大“天才神童”如今都怎么样了?( 三 )

  • 13岁考上大学的魏永康 , 在硕博连读期间 , 因生活自理能力太差、知识结构不适应等原因被学校退学;
  • 14岁考入大学时的王思涵 , 毕业考试时仅有一门英语及格 , 也遭遇了被退学的处罚 。
事实证明 , 在学习能力之外 , 这些过度被“追捧”的少年大学生在人格和身心健康方面存在着一定问题 。素质问题的欠缺 , 在后续的成长中持续影响到了他们的学业和事业发展 。 也正是这样的原因 , 让一些曾经设置少年班的大学 , 在后来取消了这项措施 。
对于这些天才少年来说 , 褪去“神童”的标签 , “缺失的情商”成为了他们无法摆脱的宿命 。当年的班主任汪惠迪说:
“人际关系这一课 , 心理健康这一课 , 整个班级的孩子都落下了 , 他们在上学时没能养成好的心态 , 没有平常心 。 这种缺陷不是一时的 , 而是终生的 。 ”
美国儿童心理和行为矫治专家们的一系列研究证实: 神童的超常智力 , 有时甚至成为他们社交生活中意想不到的一大障碍 。 尽管这些孩子的智商很高 , 但“情商”却未必一定高(在许多情况下甚至还可能低于一般同龄孩子) , 心理上也远未发展到成熟阶段 。
由于这些孩子展现出的强烈求知欲、广泛的兴趣以及与众不同的处事方式让他们更容易遭到身边人的曲解 , 反而让他们会成为同龄人中不受欢迎的“另类” 。
在现实社会中 , 他们终将面对一个由个人魅力和性格决定成败的世界 。 当分数和年龄变得不再重要 , “情商”则与成功密切相关 , 这些变化都让他们措手不及 。

教育|40年前, 中国家喻户晓的3大“天才神童”如今都怎么样了?
文章图片

少年班学生
“天才养成计划” , 却让天才成为了受害者
【教育|40年前, 中国家喻户晓的3大“天才神童”如今都怎么样了?】40年来 , “少年班”的轨迹如一面镜子 , 见证着中国教育的摸索发展 。 人们由此以这样“戏剧”的方式注意到 ,中国社会正从重视少数精英的成长 , 转而投入到关注每位学生高品质成长的过程 。
与此同时 , 中国对“神童”们的操作方式 , 美国也曾实践过 。
20世纪二十年代 , 美国心理学家特曼L.M.Terman进行了一项大规模的研究实验 , 他通过智力测试将智商大于等于140分的孩子划分为天才 , 并以此为标准筛选出了一千二百名“天才儿童” 。
?

教育|40年前, 中国家喻户晓的3大“天才神童”如今都怎么样了?
文章图片

?
L.M.Terman
随后 , 美国政府负责为这群孩子提供最前瞻的教育资源、最优质的师资 , 并对他们精心培养 , 人们期待着从这1200位孩子中 , 产生牛顿、爱因斯坦、霍金一般的伟大科学家 。
五六十年后 , 追踪到的其中800多名“神童”的现状: 他们中的大多数人也并没有成为科学家 , 而那些被世俗定义为“成功”的人 , 反而都是具有坚强的意志品质和良好人格特征的人 。
随着时代的发展 , 美国原本的“天才教育”理念也在不断更迭 , 某种程度上来说 ,当人们过于强调神童的特殊性 , 这种天赋也给他们带来了不幸 。 假若忽略了孩子综合素质和社会能力的培养 , 必然会使神童教育走向弯路 。
本文转载自公众号精英说(ID:elites talk) , 精英说是全球精英、海归和留学生的聚集地 。 我们传递全球资讯、探讨文化百态、创新社交模式、发现独立思想 。 这里有温度也有态度 , 点击下方按钮立刻关注 。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