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万诺维奇·门捷列夫:主要发现、理论观点、生平故事、成长经历、成就贡献

门捷列夫,俄国化学家 。他建立了世界上第一张元素周期表 。
门捷列夫于1834年出身于西伯利亚托波尔斯克的一个穷苦家庭 。他是家里的第14个孩子 。父亲去世后,母亲带着他们艰难度日 。中学毕业时他的理想是考入莫斯科大学,但最终未能如愿,只得进了彼得堡师范学院,并于1856年获得了彼得堡大学硕士学位 。1957年1月,门捷列夫荣任彼得堡大学副教授 。1859年1月至1861年2月,他到德国海登堡大学本生实验室留学,1865年获得博士学位,接着获得了彼得堡大学的教授职称 。
在被任命为彼得堡大学教授以后,门捷列夫执教无机化学 。当时世界上已经发现的元素达63个(包括燃素和热素),可是它们之间似乎没有任何联系 。在讲授这些元素的性质时,门捷列夫发现很难使学生对它们有一个全面系统的认识 。怎样才能把课教好呢?门捷列夫陷入了苦恼之中,他想:“如果这些元素之间有一定的联系,那样学生就很容易从一种元素的性质去推断另一种元素的性质了,我讲起课来也容易多了 。”可是怎样才能发现这些元素之间的内在规律呢?门捷列夫准备进行探索 。
早在这以前,很多人就已经开始探索元素之间内在联系的规律性了 。1789年,法国科学家拉瓦锡就把当时已知的33种元素,按照气体、金属、非金属、土质分为四大类;1929年,德国的德贝莱纳又把54种元素中的15个,每三个一组,分为五组,每组元素都有相似的性质,他把它们称为“三素组”;1862年,英国的尚古都刻制了一个元素柱,把元素按原子量逐渐递增的规律排在柱形的螺旋线上,化学性质相似的元素都列在一条垂线上;1964年,德国的迈耶尔提出了“六元素表”,每隔六个元素为一组;1866年英国的田兰兹提出了“八音律”,认为每隔八个元素化学性质就会重复一次 。此外,英、德、法、美还有一些专家学者均作过这方面的探索 。前人的探索为门捷列夫的进一步研究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使他少走了许多弯路 。
有一天,家里几个仆人在一起玩扑克牌 。扑克有黑桃、红桃、方块、草花四个花色,它们可以按照2、3、4……10、J、Q、K、A的序列进行排列,也可以分别进行组合 。门捷列夫似乎从扑克牌上得到了启发 。“化学元素能不能像扑克牌一样进行排列组合,然后对它们的性质进行研究呢?”
想到这儿,门捷列夫似乎茅塞顿开 。他用厚纸做了许多小卡片,上面写出元素名称、符号、质子量、化学反应式及其主要性质 。这类似于一副扑克牌 。以后的几个月中,不论走到哪儿,门捷列夫都随身携带这副扑克牌,有空的时候就玩起扑克牌来,不断地进行各种排列组合,寻找它们可能存在的内在规律 。
一天晚上,门捷列夫一直工作到了凌晨,而早上他还要到外地去办事 。
“先生,来接你的马车已经等候在门口了 。”大约六点半的时候,仆人安东走进了书房对他说 。“把我的行李整理好,搬到车上去 。”门捷列夫一边应答着,一边还在摆弄他的扑克牌,这时他似乎已经有点眉目了,但又不能准确地排列起来 。
他还想试试看 。过了片刻,安东又走了进来:“先生,得赶快走了,否则要误点了 。”

在安东催促声中,门捷列夫突然来了灵感,他拿起一张白纸,在上面飞快地画了起来,并迅速排列出各种元素的位置 。几分钟之后,一个伟大的发现——世界上第一张元素周期表产生了,诞生在这个忙碌的清晨 。
马车在街上飞驰,门捷列夫从口袋中掏出扑克牌和“纸片”又认真研究起来,他觉得没有什么比这些更重要了 。直到觉得非常满意了,他才住手 。
1860年3月6日,门捷列夫的助手门拿特金在俄国化学会上代他宣读了题作《化学元素的性质和原子量的关系》的论文 。遗憾的是,这篇论文在当时并未受到应有的关注 。这是可以理解的,因为前人类似的分类太多了 。门捷列夫深深地知道:“要证实这张元素周期表的正确性,只有依靠从它引申出来的推论的正确性 。”于是他决定继续完善这张元素周期表 。
1871年,门捷列夫发表了《化学元素的周期性依赖关系》一文 。他将元素分成了八个族,以周期律为基础,不顾当时人们对原子量的固有认识,改排了八个元素的位置;校正了八个元素的原子量;并在周期表中预留出了空格,预测出了类铝、类硼和类硅这三种当时未知的元素的基本性质 。他对助手说:“这些未知的元素只要有一个被发现,并且其化学性质同我们所预测的一样,那我们就成功了 。”他坚信自己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