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节档票房破20亿,春节档电影票房破50亿??( 二 )


因为这样,她才能是你的妈妈,你才能是她的小孩 。
所以,为什么会有这么多人被这部片子打动?
这其中, 当然离不开贾玲的真诚 。
《你好,李焕英》本就改编自贾玲的真实故事 。
贾玲19岁时考上中戏,靠打工赚的钱给妈妈买了一件绿皮衣 。
因为尺寸太小,妈妈又寄给她拿去换 。结果新衣服还没寄回去,贾玲就收到了妈妈意外离世的消息 。
为了给孩子赚学费,李焕英帮人去运稻草,结果从堆满草的车上不小心摔了下来,小脑着地,人没了 。
那一年,贾玲19岁,李焕英48岁 。
之后的人生,纵使有再多掌声,贾玲觉得总有遗憾 。
在一次原版小品的表演中,贾玲说:
“妈,我给你买了冰箱,双开门的,咱家有钱了 。”
“妈,那件皮大衣我也帮你换好了,你穿应该很好看 。”
“妈,我现在是一名喜剧演员,好多好多人喜欢我 。”
“妈,我好想你 。”
贾玲不是因为想当导演,才拍的《你好,李焕英》 。而是想把妈妈的故事拍出来,才成为了一名导演 。
据工作人员称,电影拍摄期间,贾玲在医院的一场戏就拍了20多条,因为她看到医院就忍不住哭,哭到眼睛都肿了 。
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养而亲不待,这是全人类共通的 情感。
《你好,李焕英》是贾玲给妈妈的情书,也是她给自己的交代 。
用贾玲的话说, 这一次,她把自己的心掏了出来给我们看 。
但除此之外,在我看来,这部片子能带来这种纯粹的感动,很大程度上也和它将 母女关系呈现得非常纯粹 有关 。
电影里,李焕英的形象是那样温柔、包容,甚至于完美 。
有一场戏是电影前半场,贾晓玲在升学宴上办假证露陷 。
但李焕英并没有责怪她,回家的路上还像往常一样骑着自行车,载着她,有说有笑 。
走出电影院的时候,我就跟朋友开玩笑说,这一段要搁我身上,估计我妈早把我吊起来打了,还认不认我这闺女都不好说!
李焕英对贾晓玲,更像是电影麦兜里,麦兜妈妈式的爱:
全世界的人不信你,我也会信你 。全世界的人不爱你,我也会爱你 。我爱你爱到心肝里,我信你信到脚趾头 。
那是一种无条件的爱 。
试问有几个人能不被它打动呢?
《李焕英》为我们创造了一次极致的 情感 体验,它完全值得8.2分 。
可是啊,不是所有妈妈,都像李焕英那样完美 。
一个有意思的现象是,我发现不少人看完电影后,会拿去年徐峥拍的那部 《囧妈》 出来对 (鞭) 比 (尸)。
的确,同为春节档,同样是亲情主题,这两部看起来很值得一比 。
但其实,两者的情况很不一样 。
和李焕英恰好相反,《囧妈》里的妈妈,几乎完全是负面形象:
过度关爱、碎碎念、控制欲极强……
然而你不得不承认,现实中的很多妈妈,都有这些共性 。
在《囧妈》里,徐峥和妈妈的关系,还有太多难题亟需解决 。
而贾晓玲跟妈妈之间,完全不存在这层矛盾 。
化用罗伯特·戴博德在《蛤蟆先生去看心理医生》里的理论,一个孩子对妈妈的 情感 ,可以分为四个象限:
1.都是妈妈不好
2.都是我不好
3.妈妈不好,我也不好
4.妈妈很好,我也很好
《囧妈》是一部关于 “如何和妈妈和解” 的电影;而李焕英则是关于 “如何跟自己和解”。
它们本就是两个象限的故事 。
所以公平地说,《囧妈》的剧本设置,就决定了它要完成“反转”的难度会更高 。
但很遗憾,它处理的方式是最后草草弄了一只熊、一个热气球、一屋子观众,然后来了个爱的拥抱,母子之间突然就完成了和解 。
这才是它最糟糕的地方 。
用心理咨询师李松蔚的话说, “这是一种傲慢的体谅”。
这只是一种和颜悦色的说话,自作聪明的话术,故作大度的拥抱 。
但其实,子女认定了,老年人就是这样固执、愚昧、不可理喻的人种,所以只好居高临下地迁就他们 。
却并没有把妈妈当成一个正常人,去叙述她们的人生故事,理解她们都经历了什么 。
而《你好,李焕英》恰恰胜在,女儿对母亲抱有好奇: 真正的好奇 。
就像电影开场,贾玲的那句旁白:
“不知道你们记不记得自己妈妈年轻时的样子,反正打我有记忆起,妈妈就是个中年妇女的样子 。所以我总忘记,妈妈曾经也是个花季少女 。”
在贾玲的电影里,1981年的李焕英是一个真实鲜活的人: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