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若虚诗《春江花月夜》是美丽长江的一曲颂歌揭示了生命之永恒

张若虚(约660—约720),扬州(今属江苏扬州)人 。曾任兖州兵曹 。与贺知章、张旭、包融合称“吴中四士” 。张若虚的诗仅存二首于《全唐诗》中 。其中《春江花月夜》是一篇脍炙人口的名作,有“孤篇横绝,竟为大家”之誉 。被闻一多先生誉为“诗中的诗,顶峰上
张若虚(约660—约720),扬州(今属江苏扬州)人 。曾任兖州兵曹 。与贺知章、张旭、包融合称“吴中四士” 。张若虚的诗仅存二首于《全唐诗》中 。其中《春江花月夜》是一篇脍炙人口的名作,有“孤篇横绝,竟为大家”之誉 。被闻一多先生誉为“诗中的诗,顶峰上的顶峰”

张若虚诗《春江花月夜》是美丽长江的一曲颂歌揭示了生命之永恒

文章插图
春江花月夜
(唐代)张若虚
春江潮水连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 。
滟滟随波千万里,何处春江无月明!
江流宛转绕芳甸,月照花林皆似霰;
空里流霜不觉飞,汀上白沙看不见 。
江天一色无纤尘,皎皎空中孤月轮 。
江畔何人初见月?江月何年初照人?
人生代代无穷已,江月年年望相似 。
不知江月待何人,但见长江送流水 。
白云一片去悠悠,青枫浦上不胜愁 。
谁家今夜扁舟子?何处相思明月楼?
可怜楼上月裴回,应照离人妆镜台 。
玉户帘中卷不去,捣衣砧上拂还来 。
此时相望不相闻,愿逐月华流照君 。
鸿雁长飞光不度,鱼龙潜跃水成文 。
昨夜闲潭梦落花,可怜春半不还家 。
江水流春去欲尽,江潭落月复西斜 。
斜月沉沉藏海雾,碣石潇湘无限路 。
不知乘月几人归,落月摇情满江树 。
张若虚诗《春江花月夜》是美丽长江的一曲颂歌揭示了生命之永恒

文章插图
这首诗以景色的白描来开头,继而展开丰富的联想 。从感性到理性,最后上升到对人生况味和生命意识的感知 。全诗以春、江、花、月、夜这五种事物集中体现了人生最动人的良辰美景,构成了诱人探寻的奇妙的艺术境界 。在不知不觉中,就把读者带进一个引人入胜、似曾相识的境界 。
全诗按照描写内容的不同,可分成五段:
第一段即前八句,描写长江之美景 。
诗人入手擒题,勾勒出一幅春江月夜的壮丽画面:春天江水迅涨,江潮连海,月共潮生 。东流的江水遇到从大海西上的潮汐,互相鼓荡,浩渺无边 。仿佛和大海连在一起,气势宏伟 。这时一轮明月随潮涌生,景象壮观 。一个“生”字,就赋予了明月与潮水一样活泼的生命 。月光闪耀千万里之遥,没有一处春江不在明月朗照之中 。江水曲曲弯弯地绕过花草遍生的春之原野,月色泻在花树上,像撒上了一层洁白的雪 。此段描写沉浸在月光的长江,那是一个晶莹剔透的光明世界 。这八句,由大到小,由远及近,笔墨逐渐凝聚在一轮孤月上了 。
张若虚诗《春江花月夜》是美丽长江的一曲颂歌揭示了生命之永恒

文章插图
第二段是接下来的八句,写诗人在月下江边的遐想 。
这时,月亮已升到当空 。清明澄澈的天地宇宙,仿佛使人进入了一个纯净世界 。诗人久久地凝望着江上的月亮,由江天月色引发对人生的思索 。不由得神思飞扬,并对宇宙的奥秘和人生的哲理进行一系列的追问:是谁最早在江畔看月?江月从何年开始照耀世上之人?诗人理解人生短促而宇宙永恒的道理,他甚至展望遥远的将来:江上明月是在等待何人呢?这样,诗人就把眼前的感受延伸到未来,从而融入了天长地久的时间长河,这与现实空间中的万里长江互相映衬 。月光下,只有大江急流,奔腾远去 。随着江水的流动,诗篇遂生波澜,将诗情推向更深远的境界 。江月有恨,流水无情,诗人自然地把笔触由上半篇的大自然景色转到了人生图象,引出下半篇男女相思的离愁别恨 。
张若虚诗《春江花月夜》是美丽长江的一曲颂歌揭示了生命之永恒

文章插图
第三段只有四句:“白云一片去悠悠,青枫浦上不胜愁 。谁家今夜扁舟子?何处相思明月楼?”写在月夜中思妇与游子的两地思念之情 。
游子像一片白云缓缓地离去,只剩下思妇站在离别的青枫浦不胜忧愁 。哪家的游子今晚坐着小船在漂流?什么地方有人在明月照耀的楼上相思?“白云”、“青枫浦”托物寓情 。白云飘忽,象征“扁舟子”的行踪不定 。“青枫浦”为地名,但“枫”“浦”在诗中又常用为感别的景物、处所 。“谁家”“何处”二句互文见义,因不止一家、一处有离愁别恨,诗人才提出这样的设问,一种相思,牵出两地离愁,一往一复,诗情荡漾,曲折有致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