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的名义第二部叫什么 人民的名义第二部( 二 )


其次 , 《突围》的转场太快 , 经常是不同的两个场景连续转换 。比如一开始石红杏得知齐本安即将上任 , 和林满江在办公室沟通这段戏 , 两句话就转到其他剧情上 。在爆炸事件后 , 市委扩大会议又和京州中福的会议不断切换在一起 。这边市委书记刚讲完话 , 突然就转到京州中福的会议上 , 几句话转换一次镜头 , 杂乱的切换让观众的跳跃感很大 , 连贯度欠缺 。
主角说教味太重 , 不接地气
《突围》聚焦的是国企改革 , 剧中人物大多是国企的领导干部 , 如一开篇就有多个人物出场 , 涉及的职务更是让人眼花缭乱 , 中福集团董事长、集团纪委书记、京州中福党委书记、京州能源董事长……对大部分观众来说 , 这些官职会让人产生距离感 , 这些职务也让人有隔阂 , 难免会给人“神仙打架 , 和我何干”的感觉 。
《人民的名义》聚焦抓贪官 , 打腐败 , 这自然能引起观众的关注及共鸣 。《突围》虽然也涉及反腐 , 但更多的是企业内部反腐 , 从目前播出的剧情来看 , 也并不是呈现的重点 。
此外 , 剧中人物的台词特别是男一号齐本安的台词有些不接地气 , 说教味太重 , 这也导致这个人物不那么受欢迎 。其实靳东的表演相对过往霸道总裁已进步不少 , 但最终呈现的齐本安还是缺少人情味 , 不管是和妻子还是和领导、下属 , 始终感觉打着“官腔”端着“架子” , 如一开始对牛俊杰说的“在适应中求生存谋发展” , 对句号饰演的陆建设说“关系到我们党和国家的生死存亡” , 对妻子说“你是我的战友和同志” , 这种过于说教的台词让人物浮于表面 , 缺乏真情实感 。
编剧周梅森:
演员们的表演超出预期
闫妮演石红杏是我定的
《突围》是在《人民的名义》拍摄期间开始的小说创作 。这部小说是我创作生涯中很顺利的一部 , 为什么呢?因为积累时间较长 , 有几十年的生活积累 。我的父母、兄弟姐妹都在国企工作 , 我自己也在国企工作过 , 从小在这种环境中长大 , 像林满江、石红杏、齐本安这些人物在我脑海里已经浮现很久了 , 很顺利就写出来了 , 只花了半年 。

人民的名义第二部叫什么  人民的名义第二部

文章插图
作为一个作家 , 我觉得我有责任和义务把我经历的这一段历史写出来 , 国企的改革一直是我非常惦记的题材 。为什么呢?这个时代 , 应该有作家关注我们的改革*** , 关注这个社会的各种矛盾 。我们处在一个伟大的变革时期 , 面对变局 , 其中肯定会产生很多矛盾 , 必须有一部分作家关注现实生活 , 关注老百姓所面临的那些问题 , 不能装作看不见 。
《突围》写的是国企改革 。有读者就问 , 是不是也有原型?我没有写任何一家企业 , 我实际上是综合了各家企业的故事 , 现在国企大案要案一桩接一桩 , 早些年的华润、华融 , 等等 , 造成国有资产大量流失 , 这些社会事件我都看到了 , 也进行了研究 。就像有作家讲的:鼻子在浙江 , 耳朵在山东 , 眼睛在上海 。小说、剧本毕竟不是纪实文学 , 是虚构的文学形式 。
这几天我很痛心 , 我看到很多水军泼脏水式的批评闫妮扮演的石红杏 。可能我们有一些观众不太理解石红杏 , 觉得她为什么要这样表演?其实当时选择哪个来演石红杏时 , 我是起了很大作用的 , 我对演员提出了一些要求 。我想象的这个女主角 , 不是那种刻板的千人一面 , 冷冰冰、霸气的、模式化的 , 我需要一个感情丰富的 , 有人间烟火气 , 而且能够适应剧情的这么一个女主角 。我选择闫妮 , 现在事实证明选择是正确的 , 她成功地塑造了一个有血有肉、具有鲜明特色的女高管形象 。特别是石红杏结局那几场戏 , 我觉得她的表演是震撼人心的 , 当时在现场看了回放 , 我就很振奋 , 觉得闫妮做到了 。我当时就很感谢闫妮 , 说如果不是你演 , 这个人物的结局我可能会修改 。要是功力差的演员 , 绝对不可能把这种决绝、非常复杂的一面表现出来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