宿舍|为农牧区学生安好“第二个家”( 三 )


宿舍楼悄然发生变化的同时,旁边的食堂也换上了崭新的吊顶、瓷砖地面。菜品营养丰富,午餐、晚餐都有3个菜,每周两次鸡肉、两次排骨,两周一次红烧肉。
“孩子在学校吃得好、住得好,我们特别满意,虽然我们家离学校不远,但也愿意让孩子住校。”家住俄体镇兴安村的家长张欣说。
远在1000多公里外的呼和浩特市土默特左旗白庙子镇中心学校,也有着同样的标准化设施。中午12点左右,白庙子镇中心学校的学生们涌到食堂,排队打饭。这天的菜谱里有鱼香肉丝、烧茄子,一名男同学舀了满满一碗菜,还有的学生吃完一碗后又来盛菜。
独立的淋浴间,宿舍洗漱间装上大镜子,水龙头可以调节流出热水……白庙子镇中心学校校长殷利军细数着,2019年以来学校餐饮住宿条件的变化。
殷利军介绍,之前用土灶台烧火做饭,现在有两个大的电灶台,还有烤箱、蒸柜、冷藏柜等设备;此外,特别设置了消毒洗水区域,“学生进入食堂必须先洗手才能吃饭。”
午后,学生来到学校修建不久的塑胶操场上体育课。“以前的土操场是刮风一嘴沙、下雨一身泥,户外运动很难开展。现在有了塑胶跑道、足球场,同学们一下课都会来运动。”殷利军说,在书法、美术、音乐、科学等兴趣教室内,各类设备也应有尽有,学生可以在老师的指导下,进行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
据了解,内蒙古自治区已累计投入资金92.51亿元,新建(改扩建)校舍建筑308万平方米、室外运动场地520平方米,惠及76个旗县2087所学校107.66万名中小学生。薄弱学校办学条件得到大幅改善,许多农村牧区学校成为当地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来源:中国青年报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