模式|周锐评

年轻人需走出“知识付费”的误区
近日《光明日报》一则报道显示 , 为知识埋单热潮的背后存在诸多问题 。 不少年轻人本想通过网上付费学习来缓解知识焦虑 , 结果反而增加了焦虑 。
很多知识付费内容看上去足以引领潮流 , 但仔细追究下来 , 不过是一碗鸡汤 。 对行业内的一些乱象 , 自然该加以遏制 。 但同时 , 个体心态的调整同样重要 。 对个体来说 , 走出“知识付费”的误区 , 实现多元化求知 , 改善知识结构和求知心态 , 甚为重要 。 一方面 , 当信息如潮水般袭来 , 判断哪些是有价值的尤为关键;另一方面 , 求知方式绝非只有付费学习一种 。 知识焦虑 , 需要通过一场知识付费行业内部的优胜劣汰和人们对求知初心、平常心的重新唤起来逐步消解 。伍里川(《钱江晚报》10月28日)
点评:任何形式的学习都不该急功近利 , 盲目冲动地为所谓的知识埋单 , 大概率会成为被收割的韭菜 。
“老年人模式”要真适老
近日媒体调查发现 , 一些手机、App推出的“老年人模式”确实给老年人群体带来诸多方便 , 然而一些老年人在使用过程中仍遇到不少困难 。
适老化改造本身是一个持续完善的过程 。 首先是用户思维亟须提升 , 要充分考虑老年人的使用习惯、心理特点等 , 通过建立用户反馈机制有的放矢地持续优化 。 其次是系统思维有待强化 , 诸如广告陷阱之类的问题 , 一方面要强化监管 , 另一方面要加强老人的防范意识 。 此外 , “老年人模式”不够适老 , 还暴露出相关人才较为匮乏的问题 , “懂老知老”专业人才的培养要加速 。 总之 , 适老化改造是“综合题” , 需要有关各方拿出足够的耐心与智慧共同解答 。胡俊(《广州日报》10月29日)
点评:“老年人模式”不能拿统一的模板一“套”了之 , 实际操作中暴露的问题需要设计人员以同理心、行动力去破解、去改善 。
关注高学历光环背后的精神荒芜
近日 , “无业博士”刘某在20天内5次盗窃蔬菜的新闻备受社会关注 。
看到别人偷过土豆 , 想着这些东西不值钱 , 刘某就有了顺手牵羊的想法 。 可在“无业博士”看来不值什么钱的土豆 , 却关乎菜贩的生计 。 对“无业博士偷菜”免予起诉 , 并不是因为其身份光环而享受特殊待遇 , 而是根据其归案后的表现 。 惩罚本身不是目的 , 而是提高全社会制度化、规范化运行能力的手段 。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路要走 , 每个人都有各自的不容易 。 哪怕遭遇肄业、失业和生活不顺 , 也不能自暴自弃;哪怕生活缺乏波澜 , 也不能以剑走偏锋的方式来寻求刺激;哪怕命运或许不公 , 也不能走上岔路 。 如果只注重知识学习却忽视精神家园建设 , 博士的精神世界也将一片荒芜 。黄慧(《北京青年报》10月29日)
点评:人生不只求学一条赛道 , 前行的每一步都要走得堂堂正正 。 “窃书不能算偷” , 这种话只有自欺欺人的孔乙己才信吧 。
【模式|周锐评】本组点评 杨薇 评论版邮箱:jwbplb@126.com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