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学生家庭信息被划分11类,学校是怎么想出来的?
文章图片
来源:中国教育报刊社
作者:刘斌,蒲公英评论独立评论员
近日,网传图片显示,山西忻州原平市某小学情况统计表将学生划为11类,包括“领导子女”“权势垄断部门子女”“家长有犯罪前科的学生”等 。对此,原平市教育局回应称,已进行处理 。(11月2日 澎湃新闻)
很多学校都会要求学生填写信息登记表,包括学生性别、住址、家长姓名、联系方式等信息,方便家校沟通、教师家访、学生注册等工作 。学校全面了解学生的家庭情况,可以掌握留守儿童、单亲家庭、“四特学生”(特异体质、特殊疾病、肢体残疾和心理异常)等信息,以便落实国家资助政策,有针对性地进行帮扶 。但是,学校不能就此将学生分为三六九等 。
家校关系并非净土,个别教师利用职务便利与家长进行利益交换,对学生进行区别对待的做法并不少见,这也是家长对此类统计较为敏感的原因之一 。另外,学生家庭信息统计涉及学生家庭的隐私,如“家长有犯罪前科的学生”之类的提法,容易触动家长的神经 。在统计学生家庭情况时,对于此类信息,学校和老师要慎之又慎 。学校、教师统计学生家庭信息,要遵循以下几个原则 。
【学校|学生家庭信息被划分11类,学校是怎么想出来的?】首先,信息统计要有政策依据,坚持合法、正当、必要和诚信原则 。收集学生个人信息,目的应当合法、合理、明确,如认定家庭困难学生、新生注册等,应仅统计与此类工作相关的信息,不能过度收集个人信息 。
其次,要做好信息保密工作,建立信息泄露预防措施和应急处置预案 。学生家庭信息统计,涉及家长的隐私,因工作需要确需统计,也要限于特定用途,不得他用 。同时,学校要制订、完善处理个人信息的流程,建立预防处置措施和应急预案,保障个人信息安全 。
再次,要加强师德师风建设 。家长和社会之所以对学校、教师采集学生家庭信息十分关注,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个别教师根据家长身份对学生区别对待 。比如,有小学老师因学生家长在殡仪馆上班,就孤立该生,甚至公开在家长群辱骂威胁家长;个别教师根据家长官职的大小决定家委会人选……凡此种种,严重破坏了教师形象 。因此,学校要加强师德师风建设,以良好的师德师风赢得家长、社会的信赖 。
维护学生的合法权益,让每一个学生在公平的环境中接受教育,是每一个教育者的责任 。家长、社会和学校应共同发力,合理合规收集、统计、利用好学生家庭信息,为孩子的成长保驾护航 。
(责任编辑:杨卉_NQ4978)
推荐阅读
- 教师|北大韦神“真实处境”跌下神坛,学生退课,班级人数不到10人
- 安徽|海南一大学生不知安徽省会,连猜两个都不对,直接“得罪”两个省
- 质量|学校有规模,教育才有质量,解决乡村“麻雀小学”问题,刻不容缓
- 中小学生|湖南规范中小学生校外培训材料:坚持凡编必审、凡用必审
- 北京市教委|翁铁慧调研北京高校大学生就业创业工作
- 学生|考研招28人,却让319人进入复试,为何要有这么高的差额比?
- 毕业生|新一线和二线城市吸引力增强 大学生就业有哪些新动向?
- 姐姐|大学学费至少应翻十倍,目前学费太便宜了,便宜的让学生没感觉
- 简历|中国留学生的海外实习之路
- 幼儿园|青岛18所学校拟被认定为全国青少年校园足球特色学校(名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