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年|河北省衡水市安平县河北安平中学2021-2022学年高三上学期第二次月考语文试题( 二 )


综上所述 , 即便存在“言不尽意”说这类对立观念 , “文如其人”命题仍具备坚实的思想基础 。
(摘编自徐楠《“文如其人”命题探微》)
材料二:
中国古代诗学以“文如其人”说作为风格论的核心命题 。 这一命题既从先秦时期孟子开创的“知人论世……知言养气”的批评传统导出 , 也在魏晋时期的人物品藻之风中得到支撑 , 最终发展为“以气论文”的风格学说 , 形成了以诗观人、以人论诗的批评传统 。
西方的“风格即人”说出现较晚 , 是在超越了以修辞特点论风格之后 , 才真正关注艺术家的气质个性与其作品的艺术风格的内在联系的 。 歌德曾指出:“一个作家的风格是他的内心生活的准确标志 。 所以一个人如果想写出明白的风格 , 他首先就要心里明白:如果想写出雄伟的风格 , 他也首先就要有雄伟的人格 。 ”
耐人寻味的是 , “文如其人”与“风格即人”这两个十分相近的风格论命题产生两个各自独立发展的文化系统和原创性诗学体系 , 又在比较视域中成为中西诗学风格论汇通性的鲜明表征 。 两个命题植根于不同的文化土壤 , 运用不同的围证和表达方式 , 却共同揭示着文学风格的内在特性 , 也从一个侧面揭示了“共同的文学规律” , 当然 , 这两个命题只是相近而非相同 。 钱锺书曾经做过辨析 , 认为文如其人“乃读者由文以知人” , 而风格即人“乃作者取读已以成文”这种内在差异的存在恰恰显示出其间互识和互补的可能性 , 也体现着不同民族诗学并非趋同的独特性 。
(摘编自"中国作家网”《文学风格论与当下文学实践》)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 , 正确的一项是( )
A.材料一认为 , “文如其人”的论说有着深厚的思想基础 , 但综合来看应质疑其合理性即“文未必如其人” 。
【学年|河北省衡水市安平县河北安平中学2021-2022学年高三上学期第二次月考语文试题】B.材料一将“文如其人”的要义 , 作品能够反映作家的人品、思想情感或个性气质等表述均纳入了考察范围 。
C.先秦时期的“知人论世”说在发展过程中吸收了魏晋时期人物品藻之风的养分 , 最终形成了成熟的“文如其人”说 。
D.西方的“风格即人”说比修辞特点论风格更加客观 , 真正关注作家的气质个性与其作品的艺术风格的内在联系 。
2.根据材料内容 ,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文如其人”是中国古代文论史上的重要命题 , 通过思考其特质 , 我们能够获得文学研究方法上的启示 。
B.沈德潜说:“读太白诗 , 如见其脱展千乘:读少陵诗 , 如见其忧国伤时 。 ”这种看法与叶燮的判断意旨相合 。
C.“以意逆志“志在文中“等学说 , 为“文如其人”命题能够得到学界长久的拥护提供了非常有力的支撑 。
D.东西方不同的文化系统和诗学体系带来的“文如其人”说和“风格即人”说的互识和互补 , 造成了两种学说的差异 。
3.结合材料内容 , 下列选项中不能支持“文如其人”观点的一项是( )
A.从《汉书》“诗可以观风俗知薄厚”可知 , 通过诗可以认识创作者的情感、心理 , 进而合理推断民风与政治状况 。
B.《文心雕龙》中“为情造文”“为文造情”两句 , 对“文”与“人”的关系进行高度概括 , 这一见解堪称深刻 。
C.刘勰论汉末建安之诗文风格为“观其时文 , 雅好慷慨 , 良由世积乱离 , 风衰俗怨 , 并志深而笔长 , 梗概而多气也” 。
D.“举杯邀明月 , 对影成三人” , 反映出李白诗意的生活 , 而他多愁善感的情怀渗透在作品中 , 透露出浪漫的气息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