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部|“家教杂说”之一百四十七:《如何看待现代“私塾”》

标签:
【教育部|“家教杂说”之一百四十七:《如何看待现代“私塾”》】分类:
序言
昨天 , 3月25日 , 教育部印发《关于做好2019年普通中小学招生入学工作的通知》 , 对近年屡见报端的"国学班"现象提出要求 。
通知要求 , 各地要认真排查并严厉查处社会培训机构以“国学班”“读经班”“私塾”等形式替代义务教育的非法办学行为 。 父母或者其他法定监护人无正当理由未送适龄儿童少年入学接受义务教育或造成辍学 , 情节严重或构成犯罪的 , 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
这是六年前 , 我撰写的一篇文章 , 现重新发表 。 请开办“国学班”、“读经班”、“私塾”的和有关学生家长关注 。
===============================================
《如何看待现代“私塾”》
赵忠心
(2013年12月30日)
一位北京大学毕业的高材生、47岁的单亲爸爸张某峰先生 , 在送儿子进入小学三个星期之后 , 毅然决然地把孩子接回家 。 他自己为孩子在家开设了私塾 , 全面负责孩子的培养教育 。
“私塾”是我国古代社会的办学形式 。 现代社会开设究竟是进步呢 , 还是倒退?很值得讨论 。
私塾乃我国古代私人所设立的教学场所 。 它在我国两千多年的历史进程中 , 对于传播祖国文化 , 促进教育事业的发展 , 培养启蒙儿童 , 使学童在读书识理方面 , 发挥过重要的作用 。
私塾的学生多是六岁启蒙 。 学生入学不必经过入学考试 , 一般只需征得先生同意 , 并在孔老夫子的牌位或圣像前恭立 , 向孔老夫子和先生各磕一个头或作一个揖后 , 即可取得入学的资格 。
私塾规模一般不大 , 收学生多者二十余人 , 少者几个人 。 私塾对学生的入学年龄、学习内容及教学水平等 , 比较灵活 , 一般没有统一的要求和规定 。
就私塾的教材而言 , 有我国古代通行的蒙养教本“三、百、千、千” , 即《三字经》、《百家姓》、《千家诗》、《千字文》 , 以及《女儿经》、《教儿经》、《童蒙须知》等等 , 学生进一步则读四书五经、《古文观止》等 。 其教学内容以识字习字为主 , 还十分重视学诗作对 。
无论是中国的古代教育 , 还是世界其他国家的古代教育 , 都一直是私塾教育 。
现代意义的学校教育是伴随着近代工业的兴起、对有文化的劳动力需求数量的猛增才开始建立起来的 。
也就是说 , 古代私塾是传播传统文化的重要渠道 , 古代社会的所有人才基本上都是私塾教育培养出来的 。 私塾在传承文化和人才培养上功不可没 。
从上个世纪后期开始 , 受“以人为本”的社会新理念的影响 , 人们开始对类似工业“流水线”方式、重共性轻个性的现代学校教育模式不断提出质疑 。
特别是由于计算机网络技术的不断提高和成熟 , 使得人们又开始通过各种方式来实现新形式的“个别化”教学 。 当今工业发达国家的“网络学校”、“家庭学校”、“在线学校”层出不穷 , 已经有越来越多在普通学校感到不适应的中小学生 , 纷纷进入网络学校、家庭学校、在线学校接受“个别化”教育 。
其实 , 孩子接受什么样的教育 , 应当是因人而宜 , 因人而异 , 因材施教 。
通过个别化教育 , 孩子可能比同龄孩子在学校学到更多的知识 。 但这并不预示将来就一定能适应现实生活 , 成为家长所期待的人才 。 送孩子到学校读书学习 , 不仅是为了学习知识 , 更为重要的是通过集体生活 , 推进孩子实现社会化的进程 , 以使孩子能够适应现实社会生活 。
实际上 , 世界上任何事物的发展都无一例外地遵循一个“平衡”的原则 。 在私塾里学习的孩子在知识方面获得了许多 , 就一定会在其它的方面 , 如社会交往能力、社会适应性、个性形成和发展上受到很大的限制 , 不利于孩子的社会化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