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类|评论丨“全国中小学生综合素质等级测评中心”被取缔,哪有那么多“证多了不压身”

无论颁发和测评的机构是什么“身份”,不该有的证书、资格,就应该坚决废除。
自诩“全国中小学生综合素质等级测评中心”,下设“书法专业委员会”“街舞测评组委会”“书画测评组委会”等多个分支机构,在全国各地授牌成立“江西测评中心”“湖南测评中心”等30余家测评中心……近日,采访人员从北京市民政局了解到,“全国中小学生综合素质等级测评中心”及其下设分支机构被依法予以取缔。
教育类|评论丨“全国中小学生综合素质等级测评中心”被取缔,哪有那么多“证多了不压身”】光看名字,“全国中小学生综合素质等级测评中心”,确实是足够“以假乱真”的。“全国”二字自带权威,“综合素质等级测评”则与全社会的“素质教育”焦虑无缝对接。如此也就不难理解,它为何能于短短数年时间里,在全国到处“插旗”。而其所涉及的“业务”范围,从开展所谓的综合素质等级测评,到号称正规的教师培训、考官培训,再到提供所谓的人才库查询、教师证查询等不一而足,可以说,“生意”做得很大。但实际上,这不过是一个未经登记,擅自以民办非企业单位名义进行活动的非法社会组织。
近些年,相关部门持续开展了对非法社会组织机构的清理工作。如在上个月,民政部官网就公布了第八批地方民政部门依法取缔的部分非法社会组织名单。从已取缔的非法社会组织来看,教育类的占据了相当数量。这些“拉大旗作虎皮”的教育类组织、协会的兴起,不只是“碰瓷”素质教育这么简单,而是与社会教育焦虑、教育培训机构的泛滥,形成了一种互相强化的关系。当前,全国都在推动“双减”政策落实,对于仍旧残存的这类“卖证书”的非法教育机构,更应该依法同步加大清理力度。
不过,也要提醒的是,这类机构之所以不愁市场,除了自我包装出的“权威”形象具有蛊惑力,说到底也和当前一些家长对于“证书”的过度崇拜乃至迷信有关。一个常见的现象是,在相当长一段时间里,社会对素质教育的理解,似乎就是让孩子考取各种五花八门的证书,过早地信奉“证多了不压身”。
如此前有媒体报道,南京一“小升初”现场,有家长居然拿上百份证书排队。虽属极端个例,但其所反映的证书迷信现象,也为一些非法机构的做大提供了更多机会,而这些机构的“伺机而动”,又反过来进一步渲染和强化了社会的证书焦虑。如此相互作用,也加剧了整个教育的竞争程度,最终导致家长和孩子陷入不必要的重负之中。因此,随着双减政策的实施,以及对非法教育类组织机构的清理力度加大,家长们也是时候走出证书崇拜了。
当然,要真正让家长变得更“淡定”,消除对证书的非理性追逐,同时也至少还要做好两个方面的配套工作。一是,学校对学生的考评,要弱化对证书的依赖。像这次取缔的“全国中小学生综合素质等级测评中心”,其忽悠家长的一个最大“卖点”就是——综合素质测评结果将纳入中小学生成长档案,作为学生中考高考的参考依据。目前,教育部已明确要求,严禁中小学招生与任何竞赛挂钩,这样的政策理应不打折扣地落实。
二是,在取缔非法的“卖证”组织和机构之余,也要严防其他一些机构接过这茬“生意”,导致换汤不换药。这就要求进一步管住“红顶中介”,严控公权机构向社会组织的不当“授权”。总之,无论颁发和测评的机构是什么“身份”,不该有的证书、资格,就应该坚决废除。
红星新闻特约评论员 朱昌俊
编辑 汪垠涛
红星评论投稿邮箱:hxpl2020@qq.com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