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各类题型学习方法( 五 )


4、分析概括题对照法
此类题叙述或分析的错误只在某一小点,可能是顺序的颠倒、无中生有等,所以,对句意的理解,我们就可以先通过对照,找准选项中与原文的不同点,之后,把难以区分的地方向原文词语上靠,找到对应的词汇,看看人物事迹的叙述注意是否张冠李戴、事件的时间是否准确、人物性格是否准确等,同时,主旨性的选项要结合全文,重点分析议论的语句要总体把握文意 。
文言文阅读学习方法:翻译题
文言文翻译的基本方法:直译和意译 。这两种翻译方法当以直译为主,意译为辅 。
所谓直译,是指用现代汉语的词对原文进行逐字逐句地对应翻译,做到实词、虚词尽可能文意相对 。直译的好处是字字落实;其不足之处是有时译句文意难懂,语言也不够通顺 。
所谓意译,则是根据语句的意思进行翻译,做到尽量符合原文意思,语句尽可能照顾原文词义 。意译有一定的灵活性,文字可增可减,词语的位置可以变化,句式也可以变化 。意译的好处是文意连贯,译文符合现代语言的表达习惯,比较通顺、流畅、好懂 。其不足之处是有时原文不能字字落实 。
具体方法:留、删、补、换、调、变 。
留:就是保留 。
凡是古今意义相同的词,以及古代的人名、地名、物名、官名、国号、年号、度量衡单位等,翻译时可保留不变 。例如:《晏子使楚》中的楚王、晏婴、晏子等不用翻译 。
删,就是删除 。
删掉无须译出的文言虚词 。例如:寡人反取病焉的焉是语气助词,可不译,本句的意思就是我反而自讨没趣 。(《晏子使楚》)又如:子猷、子敬俱病笃,而子敬先亡中的而是连词,可不译,整句意思是子猷与子敬都病重,子敬先死去 。
补,就是增补 。
(1)变单音词为双音词,如《桃花源记》中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妻子一词是妻子、儿女的意思;(2)补出省略句中的省略成分,如《人琴俱亡》中语时了不悲,翻译为:(子猷)说话时候完全不悲伤 。
换,就是替换 。
用现代词汇替换古代词汇 。如把吾、余、予等换成我,把尔、汝等换成你 。
调就是调整 。
把古汉语倒装句调整为现代汉语句式 。例如《人琴俱亡》中何以都不闻消息,何以是以何的倒装,宾语前置句,意思是为什么 。
变,就是变通 。
在忠实于原文的基础上,活译有关文字 。子猷问左右(人琴俱亡))中的左右指的是手下的人,左右对曰(《晏子使楚》中的左右指的是近臣 。
文言文阅读学习方法:关于虚词
虚词判别的几种原则:
1、前后同则同 。
如果相比较的两个文言句子中两个虚词前后的实词的词性或短语的属性相同,那么这两个虚词的用法一般是相同的 。
如:者①求者肩背相望 。②惟有饮者留其名 。者的前面分别是求和饮,而这两个词都是动词,我们就可据此初步判定这两个虚词者的用法是相同的 。如果你对此判定不放心,也可以再看看者后面的词或短语的属性 。者的后面是肩背相望和留其名这两个动词属性的短语 。因此,我们可以确定①②中两个虚词的用法应是相同的 。
2、前后异则异 。
如果在解题过程中,发现虚词前后的实词或短语的属性不完全一致,那么这组虚词的用法就很有可能不一致 。遇到这种情况时一定要灵活运用别的方法来辅助判定,比如联想教材上类似的句子,或联系上下文将其翻译出来,或用排除法等 。
如:于⑤若季子不礼于其嫂 。⑥师不必贤于弟子 。于的前面分别是动词礼和形容词贤,其词性不相同,而虚词于的后面是其嫂和弟子这两个名词属性的短语 。那么,该如何判定其用法是否相同呢?此时,我们就要联想到师不必贤于弟子是教材上的句子,这一于是属于一词多义,在这里解释为比,而若季子不礼于其嫂若解释为比就句意不通了 。因此,可以确定⑤⑥两句中两个虚词的用法应是不相同的 。
3、特殊情况特殊处理 。
如果遇到所考查虚词的句子是特殊句式时要特殊处理,不要套用上面的方法 。比如说是省略句,即虚词前后的词语有省略现象,这就需要将省略的部分补充完整,不要不补充完整就来判定 。同样,如果遇到宾语前置句式也要按宾语前置的规则来处理 。还有就是如果遇到所考查虚词前后的实词有活用现象时要以活用后词性为准,不能以活用前其本身的词性为判定依据 。
譬如:以⑨竞绐以他事辞去 。⑩以小易大,彼恶知之 。以的前面没有对应的词,这只有看以后面的词或短语的属性了,虚词以的后面分别是他事和小 。这两个词从表面上看来其属性是不一样的,一个名词性短语,一个是形容词,但实质上是一致的,因为小在这一句中活用为名词 。因此,我们可以确定⑨⑩中两个虚词的用法应是相同的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