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教育孩子,家长要关注细节

【教育|教育孩子,家长要关注细节】近日 , 十三届全国人大常委会会议表决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家庭教育促进法》 , 这是我国首次就家庭教育进行专门立法 , 为家校社和谐育人提供了遵循 。 此法明确了家庭教育的责任和行为 , 改变了以往家校边界模糊、责任不清的教育窘境 , 开启了家校社育人的新时代 。
高楼万丈 , 关键在地基 , 树高千尺 , 营养在根部 。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 , 承担着教育孩子的第一责任 , 家庭教育促进法的出台 , 就是从“根部”做起 。 回望我们的教育经历 , 经常会听到老师们如是说:“每个问题学生的背后总会有问题家长!”我们70后、80后家长朋友 , 文化水平普遍提高了 , 但对教育上的困惑和焦虑反而更多了 。 前些日子 , 无意间听到有家长诉苦:孩子周末回家 , 作为母亲仅仅问问孩子有没有认真学习 , 批评他数学没有考好 , 旁敲侧击地说某某家孩子因为早恋耽误了学习 , 想提醒孩子要专心学习 , 没想到孩子饭都没吃就回到房间关上了门 , 家庭氛围一度紧张 , 好端端的周末小聚 , 不欢而散 。 后经班主任了解 , 原来是孩子放假当天 , 刚做完数学周练 , 有点疲惫 , 回到家里 , 就是想安静一会 , 放松休息一下 , 结果被父母合围一顿问询 , 弄糟了心情 。 环顾四周 , 我们身边不乏有很多类似“尽职”的家长:不管不顾孩子的意愿 , 帮孩子报了很多培优辅导班;处心积虑搞来很多“知名”的试卷资料 , 一股脑塞给孩子;甚至有些干脆辞掉工作 , 重拾课本 , 每天自学 , 辅导孩子的功课 , 完全迷失了自我 。 家庭教育促进法积极呼应上述问题 , 把“尊重未成年身心发展规律和个体差异 , 遵循家庭教育推动 , 贯彻科学的家庭教育理念和方法”等内容以法律的条文的形式做出了明确的规定 。 “作为家长 , 我们开始深刻反思过去只关心成绩而不尊重教育规律的行为 , 更要关心孩子的全面发展” , 一位家长在与老师交流时说到 。
近日 , 班主任也纷纷反映 , 家庭教育促进法出台后 , 与班主任主动交流孩子教育问题的家长明显增多了 , 一位家长在与班主任的交流中反思了自己的教育行为:“过去我们把自己的意志强加给孩子 , 关注的焦点往往只是孩子的成绩 , 忽视了孩子的品德、心理、兴趣、体质等 , 这些生活中看似强势的孩子 , 实属无奈的弱者 , 家庭教育促进法为我们敲响了警钟 , 教育自己的孩子也要依法办事” 。 一位班主任表示 , 新法颁布以来 , 很多家长已经开始了认真学习 , 知道有所为有所不为 , 慢慢学会尊重孩子的意愿和尊严 , 对孩子也多了一些理解、鼓励和宽容 , 对“家校社共育”充满了期待 。 “通过家庭教育促进法的学习 , 让我更加确定了家庭教育的重要性 , 明确了父母或者其他监护人实施家庭教育时的方向 , 在孩子成长的路上 , 我会更好地做好领航人 。 ”一位家长如是说 。
家庭教育促进法改变的不仅仅是家长 , 学校教育也要依法做出调整 , 确保法律得到全面有效执行 。 作为学校 , 要完善制度建设 , 建立家庭教育衔接长效工作机制 , 制定家庭教育指导服务规划 , 完善家庭教育监测评估制度等 。 学校首先承担好学校育人的主体责任 , 减轻家庭教育不必要的负担 , 以往让家长检查作业 , 上传学生作业情况等行为一律取消 。 与此同时 , 组织教师加强学习 , 建立由骨干教师组成的家庭教育教师指导团队 , 依托社会力量建立家庭教育志愿者队伍 。 创新教育渠道 , 通过优秀家庭教育案例分享会、优秀家庭教育读本、学校电子网络平台、家庭教育交流会、家庭亲子项目等途径 , 让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紧密衔接 。 家庭教育促进法的颁布 , 对学校教育形成了新要求 , 对于特殊家庭学校教育要给予更多的理解和支持 , 家庭教育要更具针对性和实效性 , 制定模块化、菜单化教育指导课程方案 , 尽可能解决不同类型的家庭教育中出现的个性问题 。 家庭教育促进法发布后 , 学校各年级部通过深入家访 , 建立了特殊家庭学生档案 , 与社区及其他社会力量取得联系 , 完善了“家校社”共育体系 , 形成教育合力 , 协助家庭教育取得更好的实效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