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处理好课堂教学中的“辩证关系”( 二 )


学生学习潜含丰富而多元的辩证统一 。 课堂教学之于学生而言是一段活生生的生命历程 , 这个历程是通过学生完满的学习而实现的 。 首先 , 学生学习是情感态度与思维活动的辩证统一 。 学生在学习过程中 , 主体生命动能彰显的标志是其情感态度与思维活动的充分激发和完满释放 。 事实上 , 个体的情感与认知之间不是彼此对立而是交互作用的 , 积极的情感态度必然促进思维活动的活跃 , 活跃的思维活动必然激发积极的情感态度 。 当然 , 单就思维活动而言 , 学生的思维活动是演绎思维与归纳思维、理性思维与诗性思维、聚合思维与发散思维、求同思维与求异思维等的辩证统一 。 其次 , 学生学习是个体性学习与社会性学习的辩证统一 。 一方面 , 学习活动首先是个体通过独立面对客观情境 , 引起个体情感态度和思维能力的变化与发展 , 个体也总是自觉地对自我学习进行意义审判、目标确定、内容选择、过程监控、结果评价 。 另一方面 , 课堂教学本身就是一个社会性的文化场境 , 每一个个体的学习都将呼唤着、影响着并作用于其他个体 , 个体之间形成一种社会性的交往互动关系 。 完整的社会交往实践表现为个体就共同的问题参与社会性讨论 , 建构意义 , 因而 , 学习既是一种意义建构过程 , 也是一种社会建构过程 。 最后 , 课堂教学是学生主体生命动能与人类优秀文化实现转换和生成的“文以化之”与“化之为文”的过程 , 是学生怀着对知识、智慧、生命乃至精神的需求去热情体验的一个动态旅程 , 因此 , 学生的学习又是“知”与“行”的辩证统一 。
牢固树立课堂教学辩证观 , 遵循并体现“以学定教”与“以教导学”的统一、直接经验与间接经验的统一、显性知识与隐性知识的统一、言传与身教的统一、教书与育人的统一、情感态度与思维活动的统一、个体性学习与社会性学习的统一、积累知识与创生文化的统一、“知”与“行”的统一 , 这不仅是实现育人的必要保障 , 也是彰显育人品质与境界的鲜明表征 。 相反 , 一味主张“先学后教” , 必然割裂并破坏了“教”与“学”之间的统一;过分沉溺“灌输式”教学 , 必然割裂并破坏了直接经验与间接经验的统一;片面追求知识层次上的准确率 , 必然割裂并破坏了显性知识与隐性知识的统一 , 只顾学生分数排名而无视道德品行塑造 , 必然割裂并破坏了言传与身教的统一和教书与育人的统一;仅仅关注学生表面兴奋度的激发而缺少深层次的思维启迪 , 必然割裂并破坏了情感态度与思维活动的统一;回避合作交流或过分强调小组合作 , 必然割裂并破坏了个体性学习和社会性学习的统一;单一强调学生对知识学习的内在理解而忽视实践的应用与创造 , 必然割裂并破坏了积累知识与创生文化的统一和“知”与“行”的统一 。 试想:这样的课堂教学又怎能充分发挥育人功能?
(作者系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基础教育研究所所长、研究员 。 本文系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2021年度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项目“高品质学校的理论建构与实施机制研究”(GYI2021003)的阶段成果)
《中国教育报》2021年11月19日第6版
作者:李铁安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