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向|朝着高质量教师教育的方向奔跑

5年前 , 付鹂娟老师第一次走进北京一零一中学 , 看到“走进一零一 , 幸福你一生”几个大字 , 心想:“真土!这是什么标语啊!”
如今 , 再看这句话 , 已是高三备课组长的她感觉暖暖的:“真是这样的 , 在一零一 , 我很幸福 , 最大的幸福来自成长 。 ”
采访中 , 我们发现 , 这种幸福感不专属于某一个人 , 而是一场朝向高质量教师教育的集体奔跑 。
培育充满包容、平等、关爱的人文环境
一零一中学常被人称为“北京最美中学” , 校园里有黑天鹅畅游湖上 , 有羊驼踱步路边 , 有孔雀漫理霓裳……这个校园更像生态园 , 各美其美 , 美美与共 。
校长陆云泉把“生态·智慧”教育总结为三点:生命健康、幸福生活、持续成长 。 这也成为一零一教师管理的精髓 。
教师办公室都安排在面对湖景的阳面 , 校领导、职员则在阴面 。 北京市学科带头人、政治高级教师殷卫霞老师说:“一到冬天 , 校领导那里比我们低好几度 , 要穿很厚的衣服 。 ”学校甚至想尽办法 , 把一个劳务派遣在学校打工的保安从肺病死亡线上拉了回来 。
学校为教师课余放松组织了摄影、书法、合唱、瑜伽、骑行等丰富可选择的俱乐部 。
陆云泉说:“要让大家把学校看作家 , 把同事当作兄弟姐妹 , 把每一名学生当自己的孩子 , 那么 , 学校首先要对教师充满爱 。 ”
多位教师在受访中表示:在一零一 , 普通教师与校领导之间的关系简单而和谐 。 初来乍到 , 殷卫霞为此震惊 , 她一一向采访人员列举:“开会时 , 教师与校长间的互动乐呵、随意;校领导会跟普通教师一起参加合唱团;每周例会上 , 领导不是安排工作 , 而是带着大家研究项目 , 没有大将小兵之分 , 谁的想法好就用谁的 。 ”
平等的学术氛围弥漫在课题组、备课组、学科组里 , 语文备课组长刘丹妮说:“‘特级’们与我之间平等交流 , 传递给我的是做学问的态度 。 ”英语教研组长孙娜觉得:“这种自由、宽松 , 为教师专业发展提供了最好的支持 。 ”
不仅如此 , 这里的教师不坐班 , 刘丹妮说:“这让我们感觉到被尊重、被呵护 。 ”每年最隆重的“感动一零一人物”评选中 , 教师、保洁、保安、食堂师傅都是教育者 , 都有机会获奖……
刘丹妮说:“包容、平等、关爱 , 这种人文环境让教师、学生对一零一产生了深厚感情 。 ”
点评:文化是指向内心的 , 而尊重、信任、关爱都是指向认同的文化建设 , 也是教师长期敬业、奉献的重要心理支持 。
建立有路径的教师发展目标导向
教师内驱力水平 , 往往呈正态分布 , 两头低 , 更多的教师在中间 , 需要推一推 。 负责教师发展的陈德收副校长考虑最多的是:怎么把所有教师的内驱力调动起来 。
首先 , 陈德收把教师发展通道清晰地分析给大家:“一个是职称晋级通道 , 一个是学术成长通道 。 职称评定有名额限制 , 但市区学科带头人等学术成长通道没有名额限制 , 达到标准就能评上 。 ”
教师们半信半疑:“教好书、管好学生不就可以了?为啥还要做教育科研?”
2020年市学骨学带评选中 , 一零一报了30多名教师 , 评上了24名!风气不扭自转 , 教师搞教育科研的积极性大增 。
得评率高的关键是要搞清楚评选标准 , 陈德收说:“其实标准就在那里 , 但很少有教师认真研究过 。 ”
有了发展目标 , 教师还需要成长的条件、平台、机会 。 学校专门成立了教师发展学院 , 为教师的教育、教学、科研、学研、管理和自我成长 , 提供系统、精准的支持和服务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