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名认证身份证2022有效号码 实名认证身份证2022

南方财经全媒体采访人员 吴立洋 北京报道
6月14日,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发布新修订的《移动互联网应用程序信息服务管理规定》(以下简称“《规定》”),自2022年8月1日起施行 。
相较于2016年施行的前版《移动互联网应用程序信息服务管理规定》,本次发布的《规定》由11条扩充至27条,除了对部分概念进行更新外,新增对刷榜控评、用户服务协议、应用程序分类管理等方面的要求 。
值得注意的是,相较于今年1月5日国家网信办发布的征求意见稿,正式发布的《规定》中还增加了“应用程序提供者应当对信息内容呈现结果负责”“应用程序分发平台应当对申请上架和更新的应用程序进行审核”等表述,程序提供者和分发平台被赋予更高的信息内容管理责任 。
突出信息内容管理主体责任在2016年版的《规定》中,移动互联网应用程序提供者所需履行的内容管理义务主要为“建立健全信息内容审核管理机制,对发布违法违规信息内容的,视情采取警示、限制功能、暂停更新、关闭账号等处置措施,保存记录并向有关主管部门报告 。”
而在新版《规定》中,相关责任被进一步明确,除了再次强调提供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的应用程序提供者应取得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外,其第八条指出:
“应用程序提供者应当对信息内容呈现结果负责,不得生产传播违法信息,自觉防范和抵制不良信息 。
应用程序提供者应当建立健全信息内容审核管理机制,建立完善用户注册、账号管理、信息审核、日常巡查、应急处置等管理措施,配备与服务规模相适应的专业人员和技术能力 。”
近年来,社会对互联网内容平台中的算法推荐、版权争议、网络谣言等问题愈加关注,新版《规定》提出“应用程序提供者应当对信息内容呈现结果负责”,这是否意味着相关问题都可在平台过滤与分发阶段加以解决?
“从国家网信办自身职能和《规定》作为部门规章的角度来看,本条规定应该主要还是从公法义务角度出发,着眼于平台对涉黄涉赌涉政等违规内容进行管理的行政责任 。”广东财经大学法学院教授姚志伟向21世纪经济报道采访人员表示 。
而对于内容平台上的版权侵权相关问题,姚志伟指出,这主要涉及私法意义上的平台审核义务,当前立法和司法考虑到网络服务提供者对海量第三方内容很难做到全面审查,主要采用“避风港规则”明确其“通知-必要措施”义务,而非对所有第三方内容在版权侵权等方面的一般性审查义务 。
但相较于版权侵权,涉黄涉赌涉政等违规内容的社会危害更为直接,审核难度也相对较低 。因此在公法层面,我国行政法对网络服务提供者的审查义务有更为具体的规定 。
南开大学竞争法研究中心主任,中国新一代人工智能发展战略研究院特约研究员陈兵指出,新规明确平台对内容结果的义务实际上也与先前《互联网信息服务算法推荐管理规定》中对算法推荐服务提供者对信息传播承担的义务形成的呼应,譬如第六条“算法推荐服务提供者不得利用算法推荐服务从事危害国家安全和社会公共利益、扰乱经济秩序和社会秩序、侵犯他人合法权益等法律、行政法规禁止的活动,不得利用算法推荐服务传播法律、行政法规禁止的信息,应当采取措施防范和抵制传播不良信息 。”
他进一步分析表示,此处规定实际上是要求当平台作为应用程序的运行方时,其对应用程序所分发的内容结果承担相应义务,有助于避免平台为追求流量而放任不良信息的传播,充分发挥平台转为“管理者”的权能 。
正如《规定》强调“应用程序提供者和应用程序分发平台应当履行信息内容管理主体责任”,姚志伟表示,这也与《网络安全法》《数据安全法》和《个人信息保护法》等上位法的监管思路一脉相承 。
配合实施网络可信身份战略在原版《规定》中,要求应用程序提供者“按照‘后台实名、前台自愿’的原则,对注册用户进行基于移动电话号码等真实身份信息认证”;在新版《规定》中,则对应用程序实名制进行了更为细致化的要求 。
对于应用程序提供者,其第六条规定:“为用户提供信息发布、即时通讯等服务的,应当对申请注册的用户进行基于移动电话号码、身份证件号码或者统一社会信用代码等方式的真实身份信息认证 。”
而对于应用程序分发平台,其第十九条规定其:“应当采取复合验证等措施,对申请上架的应用程序提供者进行基于移动电话号码、身份证件号码或者统一社会信用代码等多种方式相结合的真实身份信息认证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