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育|抬门槛促“双优”:高校高水平运动队招生新政引热议( 四 )


新政效果有待观察
专家建议完善细节
C先生说 , 《指导意见》发布以来 , “球爹球妈”们普遍认为 , 走高水平运动队招生这条路上大学更难了 , 对孩子的升学前景有些悲观 。 有不少家长判断孩子学习还跟得上 , 就吩咐他们从初中开始以学业为重、篮球为辅 。 也有一些家长感觉孩子读书比较费劲 , 就打算让孩子专心打球 , 朝专业道路发展 。 C先生的孩子学习成绩一直不错 , 进入初一之后也在班上名列前茅 , 但是因为学校里有体育特长的孩子单独组班上课 , C先生不知道孩子的学习是否能跟上学校的平均进度 , 心里有些不踏实 。 他考虑让爱人到孩子上学的城市陪读 , 从初中阶段开始把文化课学习牢牢跟住 。
采访人员在采访中了解到 , 《指导意见》出台之后 , 举办高水平运动队的高校人士普遍认为 , 2024年新政实施之后 , 参与此类考试的人数会有较大幅度的下降 , 一些学校可能会出现生源不足的情况 。
根据《指导意见》 , 届时高水平运动员招生的专业测试由“校考”转为“统考” , 由国家体育总局牵头组织实施 。 钟秉枢认为 , 这一转变的好处是减少考试中的不正常现象 , 降低一些招生规模小的高校的成本;但是另一方面 , 对于体育类特殊人才的培养 , 各个学校、各个教练的要求不同 , 特别是对一些奥运项目的高水平运动员 , 统一的基础性专业测试容易实现标准化 , 但是难以让考生充分展示其专业能力 。
钟秉枢说:“以前北体大招生就有这方面的情况 , 一些专业成绩好的学生运动员在统一考试中‘显’不出来 。 再拿篮球等球类项目说 , 每个学校需要球员的位置、要求可能不一样 。 我个人建议 , 在2024年报名人数大幅减少之后可以逐步恢复学校的一些自主权 。 ”
肖素华认为 , 新政把高校招收高水平运动员的门槛提高到一级运动员有积极意义 , 但是在政策执行过程中也应考虑项目差异和地区差异 。
“等级运动员的标准是由国家体育总局制定的 , 有利于各运动项目发展 , 而并不是为升学服务的 , 所以各个项目之间的情况不太平衡 。 比如 , 在中学阶段练田径要达到一级非常不容易 , 而游泳可能在高一就能达到一级 。 另外 , 与个人项目相比 , 足、篮、排等团队项目达到一级的难度相对低一些 。 各个项目还存在区域发展不平衡的情况 。 我个人感觉 , 政策在执行的过程中还需要进一步细化 。 ”
此外 , 肖素华表示 , 提高高校体育类专业的文化课和运动等级标准 , 有助于改变外界对体育生文化水平欠缺的认知 , 从长远看也有利于提升中小学体育老师的质量 。
“以前有些中小学体育老师连二级运动员都不是 , 他们的体育技能无法满足教育部倡导的‘教会、勤练、常赛’的要求 。 提高门槛 , 有助于提高体育老师这个群体的专业素养 。 以前人们的印象是 , 搞体育就要培养成运动员 , 将来不一样 , 这些高水平运动员中的很多人应该为体育产业、全民体育发展以及提高全民健康素质服务 。 ”
江苏省常州体育运动学校校长邓锁荣认为 , 参与招生的普通高校也应该加强体育类专业的建设 , 加强对“双优生”的吸引力 。
“既然政策(一定程度上)限定考生就读体育类专业 , 那么举办高水平运动队的高校的相关专业也应该升级 , 应该要有更多与体育结合度高的专业 。 随着体育产业的发展 , 社会上需要很多既懂体育又懂教育、法律、经济、传媒的人才 , 高水平院校在学科和课程设置上应该有所考虑 , 有自己的清晰定位 。 ”
清华附中校长王殿军认为 , 体教融合培养高水平运动员的总体方向应该是“双优” 。 不过 , 对于少部分体育专业特别突出的孩子 , 也应当按照“一优一合格”的标准为他们创造发展空间 。 《指导意见》也提出 , “对于体育专业成绩突出、具有特殊培养潜质的考生 , 允许高校探索建立文化课成绩破格录取机制” 。 相关高校会如何执行 , 尚待观察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