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后感|小学生课外阅读建议

“得语文者得天下 , 得阅读者得语文” , 如今 , 家长们都已经充分意识到阅读在孩子学习中的重要性 。 那么低、中年级的学生到底如何培养阅读习惯和阅读能力?尤其是应该怎样阅读好课外读物 , 切实提升语文的学科素养呢?这里我给家长朋友们一些建议 。
首先 , 说一说阅读课外读物的时间 。
孩子要养成随时读书的习惯 , 这就要每天阅读 , 持之以恒 。 儿童作家祁智说得好:“阅读首先要成为日常生活” 。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以下简称《课标》)中对5~6年级的学生的学段目标与内容中要求:“默读一般读物每分钟不少于300字 。 ”对于低、中年级的孩子来说 , 每分钟阅读数量可以根据年龄和自身特点减少 。 有的书读起来并无困难 , 如果每天读1个小时 , 要完成《课标》中要求的1~2年级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5万字 , 3~4年级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40万字 , 不是难事 。 何况一年内还有两个不短的假期 , 暑假和寒假 , 都是阅读课外读物的好时机 。 假如每天读2个小时 , 两个假期合起来作为8个星期计算 , 就有112个小时 。 所以时间并不是不充裕 , 只要坚持不懈 , 效果是很可观的 。
其次 , 说一说阅读课外读物的内容 。
课外阅读要让孩子自由选择 , 但不能放任自由 , 必须有所指导 。 《课标》对不同学段的课外阅读是有具体指导意见的:小学低年级学生“阅读浅近的童话、语言、故事” , “诵读儿歌、儿童诗和浅近的古诗”;中年级学生要开始重视“叙事性作品”的阅读 。 虽然我们会给学生提供阅读书目 , 但并不意味着学生只读这些书就可以了 , 而是要根据实际情况 , 选择其他书籍作为补充拓展 。
最后 , 说一说如何引导孩子进行课外阅读 。
《课标》对孩子的阅读量是最低要求 。 古人讲“读万卷书 , 行万里路”“博览群书”“学愈博思愈深”都提倡大量阅读 。 如果我们想让孩子爱上阅读、迷上阅读 , 那么 , 我们就要培养孩子的读书兴趣 , 让他们从“阅读”走向“悦读” 。
第一、用好教材提示
统编版教材非常重视阅读方法的指引 。 如二年级上册《快乐读书吧》“读读童话故事” , 以两个小伙伴的对话 , 引出读整本书的方法 , 即“每次拿到书 , 我都要看看书的封面 , 找找书名和作者” ,同时提示“每次读完书 , 我都小心地把书收好 , 不把书弄脏” , 从而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 我们要引导孩子关注这些阅读方法 , 并将其迁移运用到课外阅读中 , 为提升阅读能力做好铺垫 。
第二、善为孩子榜样
作家鲍德温曾经说过:“孩子永远不会乖乖听大人的话 , 但他们一定会模仿大人 。 ”作为家长 , 可随时捧一本书 , 静静地去享受读书的过程 , 孩子也会学着大人的样子去认真读书 。 另外 , 因读书而成功的人士太多 , 我们也可以给孩子多讲讲成功人士的读书故事 , 激励孩子们向他们学习 , 让孩子爱上读书 。
第三、做好阅读预热
和所有的运动一样 , 阅读是大脑运动 , 也需要预热 。 我们在给孩子推荐一本书前要做好充分的准备 。 可以在一段时间内多次提及这本书 , 并且选择一些片段和孩子沟通 , 引发其好奇心和期待感 。 还可以采用欲擒故纵的方式来预热 。 设置一些障碍 , 让孩子感到困难或者需要之后 , 为其指引方向 , 翻阅某一本书从中寻找答案 。 因需要而阅读就是最为直接的阅读方法 。
第四、给足阅读自由
【读后感|小学生课外阅读建议】首先投其所好 , 选择孩子喜欢的书 。 最初阅读时 , 一定要选择孩子喜欢的书 , 慢慢地可引导孩子去阅读推荐书籍 , 不要让他们有反感和畏难情绪 。 孩子在读书时 , 给足孩子读书的自由空间 , 让孩子选择自己喜欢的阅读方式去读书 。 当孩子尝到了阅读的甜头 , 自然而然就会去积累背诵 , 做旁批 , 做读书笔记 , 甚至去写读后感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