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工业大学|秋招季最惨的,是文科女( 二 )



而2021年麦可思本科就业报告也显示 , 2020届所有人文社科艺术类专业 , 本科就业率均低于全国平均 , 无一例外[9
。 文科生面临的结构性痛苦 , 落到文科女生身上 , 则更深了一层 。 和理工类学生相比 , 文科生的起薪本就偏低 , 而女生还要面临性别带来的限制 。 文科女生 , 常常进入教育、文化等女员工更多的行业 , 但身处“女性行业”的女性 , 并没有什么主流性别的优势 。
早在上世纪90年代 , 美国社会学家克里斯汀·威廉姆斯就曾对护理、小学教育、图书馆和社会工作等四个“女性行业”展开研究并指出 , “女性行业”的男员工 , 更容易坐上事业发展的“玻璃电梯”[10
。 虽然她随后指出 , “玻璃电梯”现象需要结合行业收入分配的具体情况来分析 , 但女性在“女性行业”的困境 , 依然是不可否认的现象[11
。 女性行业之外 , 在金融业这样少数对文科生开放的高薪领域 , 文科女生面临的困难也有增无减 。 早在2008年 , 一项针对北京地区金融行业女性的调查显示 , 女性从业人员占比过半 , 工资收入却不到该行业平均水平的四分之一;大半从业者 , 做的都是基础性的工作[12

即便是十几年后的今天 , 女性要进入金融行业的高端岗位 , 依然面临重重阻碍;不是多一项考核 , 就是直接免试——免除考试 , 不予录取 。
文科女生的困境 , 也符合女性的整体困境 。 2019年 , 北京大学教育学院对全国32所院校的抽样调查显示 , 和女生比 , 男生确定就业或升学单位的比例更高 , 而在就业的学生中 , 男生月起薪也比女生高1053元[13
。 女生更难就业、更难拿高薪 , 是因为她们能力不行吗?多方数据都显示 , 事实恰恰相反 。 随着经济发展和性别平等观念的增强 , 越来越多的女生有机会通过勤奋学习 , 为自己争取到更好的教育 。 在中国整体男多女少的环境中 , 高校却是“女多男少” 。 据教育部统计 , 2020年 , 全国在读本科生与硕士生中 , 女生比例都超过了一半[14
。 考进高校的女生 , 也付出更多勤奋和努力 。 一项基于2817人的大学英语四级成绩的研究指出 , 女生的四级成绩平均比男生高将近40分[15

即使抛开英语成绩 , 拿一般认知中所谓“男生更擅长”的数学来说 , 女生的表现也并不比男生差 。 2017年 , 华南农业大学数学与信息学院统计了926名同学的线性代数成绩 , 发现女生的线性代数平均分要比男生高3.3分 , 并且女生分数方差更小、分布更稳定[16
。 也许每个人身边 , 都有一个从小优秀到大的文科女生 。 她学习努力 , 成绩优异 , 本科双一流 , 硕士常青藤 , 未来就像《新华词典》里写好的那样光明灿烂 , 却在毕业后 , 渐渐沉寂无声 。 文科女生 , 究竟是怎么输的?
文科女生 , 输给“感性”
文科和女生的联系 , 并不是自古以来的理所当然 。 现代学科体系确立之前 , 无论在中国还是西方 , 以文学为代表的古典学科 , 一度是鄙视链的顶端 。 相应地 , 女性在其中很难找到自己的位置 。 到了现代 , 情况开始发生变化 。 以英国为例 , 英国文学研究作为一门学科的兴起 , 正伴随着高等机构接收女性的过程[17
。 但它“不过是关于文学趣味的无稽之谈” , 无法和古典学、语文学等真正的“经典”并肩 , 甚至被认为是可以塞给女士们的“不是学科的学科”[17
。 直到一战后 , 社会需求发生巨大变动 , 英国文学研究才成为一门严肃的学科 , 在牛津和剑桥这样的精英名校站稳脚跟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