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祖勋|大国良师是怎样炼成的
有这样一群人,他们坚守三尺讲台,辛勤耕耘,让课堂具有真金白银的分量;
有这样一群人,他们坚持教书和育人相统一,以德施教,努力做塑造学生品格、品行、品味的“大先生”;
……
在日前由中国教师发展基金会主办的第三届教学大师奖、杰出教学奖和创新创业英才奖(简称“教学三大奖”)颁奖典礼上,北京大学教授林毅夫荣获教学大师奖,清华大学教授郑泉水等8位教师荣获杰出教学奖。
作为中国高等教育教学领域影响力最大的奖项之一,获奖教师的教学生涯有何过人之处?本报采访人员尝试为他们“画像”。
深耕专业 痴心讲台育桃李
分析获奖者的身份可以发现,他们当中有院士、经济学家、心理学界泰斗,然而,无论环境如何变化,无论职务头衔高低,他们始终活跃在本科教学一线,树立了教学大师的标杆。
从1995年开始,林毅夫在北京大学给本科生开设“中国经济专题”大班课,这门课以课堂场面火爆闻名北大。据听课学生回忆,每次上课提前两个小时,大教室就已座无虚席,更有无数学生从其他教室借来凳子,塞满教室的各个角落。
“每年的这个时候我是最开心的,古人说君子有三乐,其中一乐就是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北大的学生和来北大旁听的学生都是这个时代的英才,给你们上课让我非常开心。”林毅夫不止一次向前来听课的学生这样说。
身兼数职、获奖众多的林毅夫,除了在世界银行任职期间外,不曾中断这一课程。在“中国经济专题”的课堂上,林毅夫把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取得的成就和面临的挑战,向学生们娓娓道来,他鼓励学生提出自己的观察与看法,共同提升对中国经济问题的兴趣和分析能力。
扎根讲台不仅需要几十年如一日的坚守,保持终身学习也是获奖教师普遍的精神状态。他们主动学习、掌握前沿教学理论和技能,不断完善知识结构,让学生们的目光触及最新鲜的专业知识。
每次上大课,中国科学院院士、西安交通大学教授陶文铨都会提前到教室。教室能容纳300多人,但来听课的学生经常超过此数。于是,陶文铨就买了20个小马扎,每次上课前让学生摆好。坐着小马扎认真听讲的学生,成为陶文铨课堂上独有的风景。
从教五十载,除出国进修的两年外,陶文铨始终站在教学第一线,甚至上午刚做完白内障手术,下午就出现在教室门口。
“要对几百双渴望知识的眼睛负责。”即使课程已经讲过很多遍,每次课前,陶文铨仍会认真准备,及时将最新研究成果融入教学和教材体系中。
上世纪80年代后期,计算机模拟方法逐渐流行,西安交大热流科学与工程系率先全面开设了“高等工程热力学”“高等传热学”等课程,并出版了4部教材。之后,随着计算传热学、微纳米流动与传热的发展热潮,热流科学与工程系又开设了“计算传热学的近代进展”“工程热力学近代进展”等课程。课程教材始终在不断完善升级中,给学生带来最新鲜前沿的科学知识。
不断在课程建设上开拓创新,是南京大学人文社会科学资深教授王守仁课堂教学的“制胜法宝”。
“要想真正地当好老师,最根本的还是要把课上好,让学生有获得感。”王守仁视教书为毕生的事业,努力打造“金课”。
中外比较、凸显中国文化立场是王守仁坚持的原则。《鲁滨孙漂流记》对比《红楼梦》,《格列佛游记》对比《镜花缘》……看似毫无关联的文学巨著在他的课上呈现出了奇妙的联系,让学生们“脑洞大开”。
随着在线课程的逐步推广,王守仁又开始了“二次创业”。他根据在线开放课程的特点,对“英国小说”这门课程的教学内容进行重构,制定了不同的教学策略。这门线上课程采用中英文授课方式,既可以用于南大英语专业学生学习,也服务于广大社会学习者。“英国小说”现已入选国家级线上一流课程。
推荐阅读
- 姚洋|教育跟共同富裕有什么关系?北大国发院院长姚洋:"双减"可能拉大城乡教育差距
- 作文|初学写作者的良师益友
- 大学|武汉市四大国际化学校强势出炉,黄陂、洪山均有收获
- 辅导员|情暖寒冬,“研”途相伴 郑大国际学院开展“为考研学子送温暖”系列活动
- 考研|大国海源:不可或缺的科技人才,必经考研路,这几件事扎心又暖心
- 大国工匠|高职毕业的洪家光,从车工到“大国工匠”,39岁突破技术封锁获奖
- 形势|四川农业大学校领导走上思政课讲台:齐讲《大国三农》
- 职业教育|年年“抢技工”更要给大国工匠更多尊荣
- 制造业|职业本科教育造就新时代大国工匠
- 高校|我国收入高的4大国企,福利待遇超级好,工作稳定还给落实户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