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业教育|郑津洋院士:有担当的学者、有风范的老师、有情怀的浙大人( 二 )
在教书育人的过程中 , 他主张实现“三赢”:学生要赢、老师要赢、学科要赢 , 而这三者中 , 学生的发展又是必须放在首位的 。
回顾自己的科研生涯 , 郑津洋总结了两点“研究智慧” , 一个是“坚持问题导向” , 一个是“磨砺坚毅品格” 。 在人才培养的过程中 , 他也总是有意识地把自己的经验传给学生们 。
郑津洋要求同学们 , 个人能力有大小、问题选择有难易 , 但是每个人都要盯准一个具体的问题开展研究 , 看他是否解决了一个实实在在的问题 , 是否让研究切切实实“落地”了 。
在明确的培养目标下 , 郑津洋会着重做好三个工作:最初 , 在分解团队研究内容的基础上 , 帮助学生寻找一个有研究价值的问题;之后 , 给予他们独立研究的空间 , 并在学生遇到困难的时候提供关键帮助;最后 , 严把出口关 , 让每个学生切实有所成长 , 提升他们的未来竞争力 。
落到实处 , 郑津洋还特别强调“因材施教”的重要性 , 要根据每个学生的特点来进行个性化培养 , 帮助他们更好地发扬优势、创造价值 , 从而通过提高自信心和成就感来进一步提升学生的科研兴趣 。
每年新生见面 , 郑津洋都会“叮嘱”三句话:阳光心态、强健体魄;志存高远、脚踏实地;全面发展 , 形成特色 。 他特别强调沟通的重要性 , 除了日常的团队例会、小组会议等面对面交流的机会外 , 他也早已习惯了和大家进行频繁的线上沟通 , 乘火车、搭飞机的间隙给学生们打个电话是常规操作 , 24小时内回复消息是师生默契 。 他还特别支持大家一起锻炼身体 , “不仅增强身体素质 , 还能进一步提升团队的凝聚力、战斗力和创造力” 。
几十年的持续钻研 , 并非易事 。 大多数情况下 , “幸运”的完整表达是“功夫不负有心人” 。 郑津洋勉励学生们 , 特别是这一代的青年学子更要耐得寂寞、坚持自我 。 在寻找到适合自己发展方向的基础上 , 用“咬定青山不要放松”的精神坚持积累 , 一定会成为一个领域的专家 。 而郑津洋一直在做的 , 就是在学生们最需要帮助的年纪 , 给予具体实际的关怀和支持 , 为他们心无旁骛地开展科研提供一臂之力 。
一位有情怀的浙大人
作为土生土长的浙大人 , 郑津洋说:“我对浙大 , 有着‘不一般’的情感 。 ”
1983年9月 , 浙江大学踏进求是园 , 在化学工程系完成了本科到博士的学业 。 十年后的1992年8月 , 他留校任教 , 成为了浙江大学化工机械研究所的一名青年教师 , 开启了与浙大的另一段缘分 。
当时 , 面对其他选择 , 他义无反顾选择留在浙大 。 谈到原因 , 郑津洋说:”一方面 , 能够进到这样一个有历史、有沉淀、有爱的学校和专业 , 我一直觉得自己特别幸运;另一方面 , 在我求学阶段最无助的时候 , 是浙大和学院的老师同学们帮我渡过难关 , 那我也想为浙大做点事情!”
郑津洋认为 , 化机专业的优秀传统始终在滋养和助推着他的成长 。 比如 , 我国化工机械学科的开拓者王仁东老先生 , 治学中就非常强调“理论联系实际” , 提倡从实践中提出研究问题 , 再回到实际 。 以问题为导向 , 科研要解决实际问题的传统 , 深深影响了郑津洋 。 再如 , 导师朱国辉先生 , 总是带着学生思考:这个领域目前还有什么短板 , 未来应该是怎样的图景 , 我们要怎么铺设通往未来的道路?这种做学术的思路和方法 , 在郑津洋的心里烙下了深刻的印记 。
“方向比勤奋更重要 , 做科研必须要站得高、看得远、想得深 。 ”作为团队带头人 , 郑津洋总是跟成员们探讨一个问题:未来5年 , 未来10年 , 未来20年 , 我们需要做什么?我们可以做什么?在不断思考如何进一步深化现有研究 , 培育新的学科增长点的过程中 , 他们的路也越走越宽、越走越坚实 。
推荐阅读
- 教育|《新机遇下职业教育的增速与展望》论坛实录-于红岩
- 技能|《新机遇下职业教育的增速与展望》论坛实录-王安屹
- 科学|两院院士评选"2021年中国十大科技进展新闻"揭晓
- 职业教育|学霸都在偷偷用!高中语文:诗歌鉴赏答题技巧,吃透不丢分!
- 职业教育|22考生因违反考试规定,单科成绩被取消,23考研党可要注意了!
- 教学成果奖|关注!临沂拟推荐15项成果申报2022年职业教育省级教学成果奖
- 陕西省|22年陕西省职业教育单招本科考试大纲解读系列讲座第二场将在西安外事学院开讲
- 社会|职业教育法如何护航职教走上“坦途”
- 职业教育|优路教育上市之路一波三折,再遭大量投诉退款难与虚假宣传
- 青岛农业大学|恭喜!山东这所高校获批重点实验室,“领头人”还是位工程院院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