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地空余黄鹤楼,此地空余黄鹤楼全诗( 二 )


一是意中有象、虚实结合的意境美 。诗从楼的命名之由来着想 , 借传说落笔 , 然后生发开去 。仙人跨鹤 , 本属虚无 , 现以无作有 , 说它“一去不复返” , 就有岁月不再、古人不可见之憾 , 仙去楼空 , 唯余天际白云 , 悠悠千载 , 正能表现世事茫茫之慨 。诗人这几笔写出了那个时代登黄鹤楼的人们常有的感受 , 气概苍莽 , 感情真挚 。
【此地空余黄鹤楼,此地空余黄鹤楼全诗】二是气象恢宏、色彩缤纷的绘画美 。诗中有画 , 历来被认为是山水写景诗的一种艺术标准 , 《黄鹤楼》也达到了这个高妙的境界 。首联在融入仙人乘鹤的传说中 , 描绘了黄鹤楼的近景 , 隐含着此楼枕山临江 , 峥嵘缥缈之形势 。颔联在感叹“黄鹤一去不复返”的抒情中 , 描绘了黄鹤楼的远景 , 表现了此楼耸入天际、白云缭绕的壮观 。
颈联游目骋怀 , 直接勾勒出黄鹤楼外江上明朗的日景 。尾联徘徊低吟 , 间接呈现出黄鹤楼下江上朦胧的晚景 。诗篇所展现的整幅画面上 , 交替出现的有黄鹤楼的近景、远景、日景、晚景 , 变化奇妙 , 气象恢宏;相互映衬的则有仙人黄鹤、名楼胜地、蓝天白云、晴川沙洲、绿树芳草、落日暮江 , 形象鲜明 , 色彩缤纷 。全诗在诗情之中充满了画意 , 富于绘画美 。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黄鹤楼(唐代崔颢所作七言律诗)
4“昔人已乘黄鹤去 此地空余黄鹤楼”整首诗是什么?原诗:《黄鹤楼 》-唐崔颢
昔人已乘黄鹤去 , 此地空余黄鹤楼 。
黄鹤一去不复返 , 白云千载空悠悠 。
晴川历历汉阳树 , 芳草萋萋鹦鹉洲 。
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
译文:
过去的仙人已经驾着黄鹤飞走了 , 这里只留下一座空荡荡的黄鹤楼 。
黄鹤一去再也没有回来 , 千百年来只看见悠悠的白云 。
阳光照耀下的汉阳树木清晰可见 , 鹦鹉洲上有一片碧绿的芳草覆盖 。
天色已晚 , 眺望远方 , 故乡在哪儿呢?眼前只见一片雾霭笼罩江面 , 给人带来深深的愁绪 。
扩展资料:
赏析
《黄鹤楼》前四句写登临怀古 。昔日的仙人已乘黄鹤离开了 , 此地只空余一座黄鹤楼 , 黄鹤一去不再回来 , 朗朗碧空千百年来只有白云悠悠 。一座历史悠久的古楼 , 一段美丽的神话传说 , 几分繁华与热闹逝去后的失落与惆怅 。诗人围绕黄鹤楼的由来反复吟唱 , 似脱口道出 , 语言俗白 , 却一气呵成 , 文势贯通 。一座空空的黄鹤楼因而呈现出深厚的文化底蕴 , 一次寻常的登临化为追古抚今的慨叹 , 白云千载 , 遐思悠悠 。
《黄鹤楼》后四句写站在黄鹤楼上的所见所思 。眼前美景如画 , 内心乡愁难抑 。“晴川历历汉阳树 , 芳草萋萋鹦鹉洲”是形象而直观的描绘 , 晴朗的大地 , 远方汉阳的绿树历历在目;鹦鹉洲上 , 萋萋芳草如茵 。开阔的视野 , 生机勃勃的明媚风光 , 作为远景衬托出黄鹤楼远眺汉阳、俯瞰长江的挺拔气势 。
“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是即景生情 , 薄暮的柔美与思乡的幽怨交织在一起 , 黄昏的雾霭悄悄地在江心聚集 , 乡愁也在诗人的心中涌起;江面水气氤氲 , 乡愁依附在飘渺的烟波中 。日暮烟波与悠悠白云相照应 , 形成一个悠远渺茫的意境 。更多唐诗欣赏敬请关注“习古堂国学网”的唐诗三百首栏目 。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黄鹤楼诗
关于此地空余黄鹤楼和此地空余黄鹤楼全诗的介绍到此就结束了 , 不知道你从中找到你需要的信息了吗 ?如果你还想了解更多这方面的信息 , 记得收藏关注本站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