诊断|中小学生作业,咋布置?成都发布“指南”

作业是课堂教学的必要延伸 , 发挥着诊断、指导、检验、评价的功能 。 “双减”之一 , 就是减轻学生的作业负担 。 作业“减什么”“怎么减” , 是学校教育教学改革的关键 。
如何在作业上科学设计 , 做好“减法”?
采访人员昨日从成都市教科院获悉 , 《成都市中小学作业设计与实施指南》及中小学12个学科的作业设计与实施指南(以下简称“指南”)于日前印发 , 为成都市中小学各学科作业提供专业、精准的指导和建议 , 引领全市义务教育阶段教师钻研作业的设计与实施 。
为何要制定“指南”?
“指南”制定的宗旨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 , 坚持“减负提质” , 贯彻“五育”并举 , 切实发挥好作业作为育人功能的重要抓手 。
“作业的目的不仅在于帮助学生记忆和理解课堂所学内容 , 提升学生的学习能力 , 还在于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独立性、责任心、不怕困难的意志品质, 提高学习兴趣和学习热情等非智力因素 。 ”相关负责人认为 , 教师应鼓励学生在完成作业的过程中积极思考、主动参与 , 在完善自身认知结构、技能技巧的同时养成积极的作业态度 , 在体验作业乐趣的同时得到全面发展 。
作业如何设计?
“指南”对科学合理设计作业需要做到什么 , 从五个方面进行了明确:明确细化作业目标 , 整体统筹作业体系 , 精准设计作业内容 , 优化创新作业类型 , 技术赋能作业诊断 。
具体来说:明确细化作业目标方面 , 要充分考虑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现状 , 设计不同梯度、不同功能的层级作业 , 满足学生的个性化需求;整体统筹作业体系方面 , 要统筹基础性作业与拓展性作业 , 课时作业与单元作业……探索设计不同学习环节、不同功能类型、不同学段、不同科目的序列化作业 , 提升作业的科学性和统整性;精准设计作业内容方面 , 要整体规划作业的目标、内容、形式、难度、时间等要素 , 并在设计后从科学性、结构性、分层性和多样性等角度再进行整体反思、调整改进;优化创新作业类型方面 , 要提倡基于情境设计实践性、主题式、大单元和跨学科综合性作业 , 设计科学探究、体育锻炼、艺术欣赏、社会与劳动实践等多元作业形式 , 满足不同类型学生需要;技术赋能作业诊断方面 , 要利用大数据和人工智能对作业实现分层分类 , 综合发挥评价导向、鉴定、诊断、调控和改进作用 。
作业如何实施?
“指南”明确了精准高效作业实施需要:作业布置恰当适宜 , 作业批改及时规范 , 作业讲评精准高效 , 作业反馈落实到位 。 具体来说:
作业要布置恰当适宜 。 学校要确保小学一、二年级不布置书面家庭作业 , 小学其他年级每天书面作业完成时间平均不超过60分钟;初中每天书面作业完成时间平均不超过90分钟 。 周末、寒暑假、法定节假日也要控制书面作业时间总量 。 避免机械、无效训练 , 严禁布置重复性、惩罚性作业 。 不得使学生作业演变为家长作业 。
作业批改要及时规范 。 作业批改要认真及时、工整规范 。 既要关注作业的结果 , 更要关注作业过程与作业习惯 , 分析学生作业错误的原因 , 改进教学过程 , 发挥作业的教育效益;优化作业批改方式 , 集中批改与面批讲解相结合 , 探索课堂作业互评互改 。
作业讲评要精准高效 。 普遍性问题课堂讲评、集中解决 , 个别性问题有针对性单独辅导 , 作业讲评要从学科知识、学科方法、学科思想等层面思考问题产生的原因 , 并有的放矢解决问题 , 适当通过学生自主讲评或自主展示作业的方式 , 促进学生自主理解和相互交流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