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业教育|对话中国教科院孙诚:职业教育大放异彩的时代正在到来( 四 )


职业教育要真正建强建大,就要以能力为培养标准和评价标准,才能真正摆脱外界用学历的“有色眼镜”来看待它 。
新京报:当前不少制造业企业面临用工短缺,特别是持续性地缺熟练工、技术工 。而年轻人毕业后不愿当“蓝领”、不愿进工厂当技工是普遍心态 。如何才能摒弃“蓝领歧视”?
孙诚:中国的产业发展的确还需要一大批一线员工 。这些岗位中,劳动内容及环境是不是比较艰苦?劳动付出与回报是不是等价?这些对员工能力要求有多高?是不是面临着将来要淘汰,或是很快被人工智能取代?……这些都会是影响就业岗位选择的因素 。
对比国外个别国家,技工的专业门槛很高,需要接受过高水平训练才能胜任,但收入也很高,能够支撑个人体面生活,同时获得相应的尊重 。这个问题需要产业端、整个社会一起去推动,在技工的工作环境、待遇方面要有所改善,同时要求产业、企业转型升级等 。
企业招不到人,除了学生不愿意去以外,还有一种可能是职业学校培养的人不能达到产业要求的能力标准,这就需要职业学校在培养质量、加强产教融合和校企合作等进行扭转 。
实际上,拥有一技之长、深耕一个领域,做到顶级也可以引领世界、发挥价值 。当前国家面临高精尖“卡脖子”问题、面临产业转型升级,我们缺的不是考高分的人,而是缺有工匠精神、扎实做中国制造的技能人才 。我们呼唤一个尊重技术技能人才的更和谐、更平等的时代来临,走到这一步可能还要需要几年的努力 。
【职业教育|对话中国教科院孙诚:职业教育大放异彩的时代正在到来】(责任编辑:孙颖莹_NB19008)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