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生|山东协和学院工学院:进行专业改革 构建多元共驱人才培养模式

近年来,山东协和学院工学院为满足机械类行业对高素质工程化人才培养的新需求,坚持立德树人,通过全面专业改革,构建并实施了“角色融合、目标融贯、资源融汇、理念融通”多元共驱人才培养模式。

毕业生|山东协和学院工学院:进行专业改革 构建多元共驱人才培养模式
文章插图
学生参加第十一届大学生科技节“星辉杯”智能制造大赛
校企角色融合,构建产教融合工程化人才培养新生态
山东协和学院工学院基于共生理论,与山东栋梁科技有限公司共建智能制造现代产业学院,经学校和企业共商、共育、共享、共赢,构建人才培养新生态。
共商阶段,将“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和“企业选人用人标准”精准对接,明确人才培养规格;共育阶段,深入做好人才需求调研,共同制订人才培养方案,协同推进专业、课程和基地建设;共享阶段,兼顾多方利益,推动校企师生提升自主创新能力和核心竞争力;共赢阶段,将产教融合的新理念、新方法转化为共享资源,营造产业与教育循环互促、融合共生的内生环境。
多元目标融贯,构架能力导向工程化专业课程新体系
工学院以产业学院为平台,将机械类专业毕业生就业岗位定位为生产一线的设计开发、技术应用、设备管理等。围绕岗位目标进行专业课程模块化改革,构架专业课程新体系。
专业课程设置机械信息化、智能制造技术、医疗器械装备等岗位课程模块。机械信息化模块培养学生SolidWorks等工程软件应用能力,适应设计开发岗位需求;智能制造技术模块培养学生跟踪工程领域新技术的更新与发展能力,适应技术应用岗位需求;医疗器械装备模块培养学生针对医学行业机械设备的管理运用能力,适应设备管理岗位需求。

毕业生|山东协和学院工学院:进行专业改革 构建多元共驱人才培养模式
文章插图
学生参加第十三届大学生科技节“联桥杯”医养健康创新创业大赛
毕业生|山东协和学院工学院:进行专业改革 构建多元共驱人才培养模式】跨域资源融汇,构筑校内外一体工程化实践教学新体系
融汇学校国家级实验教学中心、国家级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国家级校外实践教育基地等跨校内与校外、虚拟与现实的实践教学资源,通过课内实验与课外拓展、虚拟仿真与实景操作、校内实训与校外实习、专业实践与学科竞赛“四结合”,企业研发融入课程设计、学科竞赛融入第二课堂“双融入”,构筑实践教学新体系。
打造“机械类专业工程实训暨工程能力大赛”等优质实践教学品牌, 创新开放式毕业设计方法,以毕业设计作品展的形式替代传统的毕业答辩,使理论教学现场化、实验教学情景化,培养学生工程设计与创新能力。

毕业生|山东协和学院工学院:进行专业改革 构建多元共驱人才培养模式
文章插图
“建行杯”第七届中国国际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总决赛参赛团队
合作理念融通,构建专兼结合的工程化教育教学新团队
以合作教育理念融通为引领,应对学科专业新知识新技术,把握新时期工程化教育的关键特性,多渠道、多形式引进企业一线技术人员、资深工程师、企业精英、企业专家等,构建专兼结合的工程化教育教学新团队。
邀请企业专家给师生开展“康养智能机械装备最新发展及应用”等系列专题前沿讲座;校内教师走进企业,学习新的工程知识,主动参与承担企业研发项目,与企业联合攻关解决技术难题,及时掌握企业最新技术,增强工程实践能力,将工程实践紧密嵌入教学过程。
山东协和学院机械类专业人才培养改革的实施,取得了一定的成果和较好的社会影响:学生的综合能力和工程素养得到了提高,在各类相关专业国家级省级竞赛中获得 80多项大奖,其中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国赛一等奖1项,国赛二等奖3项,全国大学生互联网+创新创业大赛获国赛金奖1项,国赛银奖3项。机械类毕业生深受用人单位好评,2021年工学院专业学生初次就业率较往年提高了 8.17%;来校招聘单位求人倍率从2014年的 1.1:1 提升到2021年的 7.84:1;毕业生进入中国 500 强企业就业人数比例由2014 年 12.20%提升到2021年31.86%。 毕业生毕业就业专业对口率提高,用人单位对毕业生人才质量认可。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