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第一批水利遗产有哪些


北京市第一批水利遗产有哪些

文章插图
北京市第一批水利遗产
1.昆明湖
昆明湖,古称“七里泊”“瓮山泊”“大泊湖”“西湖” 。北京市海淀区颐和园内湖泊 , 属海河流域北运河支流通惠河水系 。昆明湖的面积约为颐和园总体面积的四分之三,总面积有3000亩之阔 。元代始为通州漕运的水源地,金代以后逐步建设皇家园林,清代京城用水的水源地和重要的皇家园林 。昆明湖,北依万寿山 , 南向平野 。
昆明湖以西堤及支堤相隔分为东湖、西北湖和西南湖,建国初期,总水面面积为204.9万平方米,其中东湖最大为125.8万平方米 , 西北湖(团城湖)水面积最小为35.4万平方米,西南湖水面积为43.7万平方米 。昆明湖是由水源工程、调蓄水库、节制闸工程、堤坝桥梁等水利工程构成复杂工程体系,实证中国古代水利管理的高超智慧 。
2.北海
图片来源摄图网(ID:500713716)
北海是西城区北海公园内湖泊,属海河流域北运河支流通惠河水系 。面积583亩,折合约39万平方米 。东邻故宫、景山,南濒中海、南海,西接兴圣宫、隆福宫,北连什刹海,是北京城中风景最优美的前“三海”之首 。
与南部的中、南海,及什刹海是一个水系 。水系早为永定河故道,后开挖为高梁河,元代又建通惠河作为漕运水道,建金水河为皇宫输水 。这些湖泊古代为调蓄供水的水库 。元至清三代,中南海与北海水域称太液池,有“燕京八景”之一的“太液秋风” , 是现代中国保留下来的历史最悠久、保护最完整的皇城宫苑 。
3.白浮泉
白浮泉 , 位于北京城北昌平区化庄村东龙山东麓,是元代白浮引水工程的源头,由元代水利学家郭守敬于至元二十九年(1292年)主持开凿修建完成 。白浮泉旁有都龙王庙,明洪武年间重修 , 明清时是著名的祈雨之所,是研究当时民俗风情的重要实物资料 。
【北京市第一批水利遗产有哪些】白浮泉曾是大运河北段通惠河水源地,运河漕运经历了几百年兴衰起伏 , 白浮泉也曾埋没草莽,如今随着大运河申遗成功和运河文化带的建设,白浮泉遗址正在逐步修缮、维护 。
4.广源闸
广源闸,海淀区紫竹院地区五塔寺与万寿寺之间 , 南长河河道之上,始建于元朝至元二十六年(1289年),由郭守敬主持修建 , 是南长河上的一座古代水闸 。广源闸平面呈西北—东南走向,闸口宽约13米 , 长约6米 。广源闸的结构分为闸基、闸门、闸墙三个部分 。两端闸墙东西两侧的燕翅上各嵌有汉白玉石雕镇水兽一只,总共四只 。广源闸历史上兼具调水、码头等功能,而且在闸上铺设木板便具有桥的功能,被誉为“长河第一闸” 。
5.八里桥
永通桥,俗称八里桥,位于朝阳区东部偏南,始建于公元1446年的明代三孔石拱桥,横跨在通惠河上,是通州至北京大道上的必经之处,因距通州八里而得名 。2019年,八里桥公园升级后亮相,融入了更多漕运历史文化,呈现 “一轴、八区”的空间结构,成为一处集历史传承、漕运文化再现、绿化美化、健身休闲等多功能于一体的大型漕运历史文化主题城市公园 。
6.清代自来水厂
清代自来水厂始建于光绪三十四年(1908年),位于北京市东城区香河园路3号,是北京的第一座水厂 。该旧址保存了较为完整的厂区环境、自来水工艺布局,以及部分生产设施与设备,包括始建于1908年的来水亭、蒸汽机房、清水池、东直门水厂办公旧址、更楼、水塔等八座建筑,展示了清末民初时期北京自来水的水处理工艺流程、厂区风貌,是见证北京城市水务发展的重要实证,具有城市水务特有的工业景观特征和工业美学价值 。
7.澄清下闸
澄清下闸是元朝著名水利工程专家郭守敬为调节积水潭水位、满足槽船航运需要而建造的重要水工建筑物 。该闸初名海子闸,分上、中、下三道闸口 。元代元贞元年(1295年)经元世祖忽必烈赐名“澄清闸”,后将其木质结构改为石材重建,起着调节河道水流不稳、控制水位的作用 。澄清下闸位于北河胡同东口,经2016年考古发掘面世,主要保存闸口、闸墙、闸槽石、河底石等构件 。澄清下闸是大运河重要人文遗产的最好见证,成为研究北京漕运和城市发展的重要节点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