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交天|攻克“卡脖子”关键部件的二本“学长”( 三 )


杨辉在振华重工度过了职业生涯的最初5年,来到中交天和以后,先是组建了工艺技术部,之后去管理生产制造,2016年开始专注设计研发。现在,他同时负责管理技术、生产、质控、采购、售后等部门。2019年,杨辉获得中国交建“十大杰出青年”荣誉称号。
中交天|攻克“卡脖子”关键部件的二本“学长”
文章插图
2019年1月23日,北京,杨辉获得中国交建“十大杰出青年”荣誉称号。(受访者供图)
在中交天和厂区,可以发现不少年轻的面孔,这个有1300多名员工的企业,平均年龄30岁出头。和杨辉类似,不少中层干部年龄在40岁以下。“中交天和的激励机制,就是靠业绩论英雄,让能者上。”杨辉说,和一些单位根据工龄、职称“论资排辈”不同,企业看重的是成果,“当然,你能拿出成果,评职称需要的专利、论文也不是问题。”
“不要怕吃苦”
这些年,杨辉一直参与校园招聘,先后招进500多人。目前,中交天和上百人的研发团队,近一半是硕博学历。
“制造型企业强调的是应用,看的是业绩,是你能不能把这个件做出来,而不是学历、考试成绩或出身。”站在“过来人”和“面试官”的角度,杨辉想对正在找工作的学弟学妹们说,“不要怕吃苦。”
“不少来应聘的大学生报的是设计师岗,想的是穿着西装、白衬衫,在办公室里画图。”杨辉直言不讳地说,“对工科生而言,就得多去基层,去吃苦,去实践。要知道,课本上学的只是基础知识,不能在生产中照搬套用。”
在杨辉看来,“做机械行业,关键是要深入一线。不到一线,怎么知道自己设计的装备靠不靠谱?”
杨辉坦言,在学校时自己的成绩一般,“但我的社会实践经历比较多,寒暑假一般都在厂里实习。”他说,“在二本院校,要比别人更有求职竞争力,就得在实践经验上拉开优势。”
脚踏实地、实事求是,这是杨辉的座右铭。“成长的路上没有捷径。”他说。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