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汇|徐汇中职学生的建议被政府采纳,还被《解放日报》专题报道


徐汇|徐汇中职学生的建议被政府采纳,还被《解放日报》专题报道
文章图片
徐汇|徐汇中职学生的建议被政府采纳,还被《解放日报》专题报道
文章图片
徐汇|徐汇中职学生的建议被政府采纳,还被《解放日报》专题报道
文章图片
徐汇|徐汇中职学生的建议被政府采纳,还被《解放日报》专题报道
文章图片
徐汇|徐汇中职学生的建议被政府采纳,还被《解放日报》专题报道
文章图片
徐汇|徐汇中职学生的建议被政府采纳,还被《解放日报》专题报道
文章图片
【徐汇|徐汇中职学生的建议被政府采纳,还被《解放日报》专题报道】
徐汇|徐汇中职学生的建议被政府采纳,还被《解放日报》专题报道
文章图片
徐汇|徐汇中职学生的建议被政府采纳,还被《解放日报》专题报道
文章图片
徐汇|徐汇中职学生的建议被政府采纳,还被《解放日报》专题报道

没想到吧
之所以武康大楼被更换挂牌
是因为有一群徐汇中职学生
提出了他们的建议
《解放日报》11月22日06版
予以专题报道
“这里有中西合璧的乡间别墅 , 有藏于短小马路中的孪生法式花园住宅 , 还有带巴洛克神韵的西班牙式公寓 。 ”回忆起2020年7月那次在衡复风貌区的“暴走” , 韩璐不自觉地流露出对老建筑的痴迷 。 “我理解的建筑可阅读 , 不仅仅是呈现网红打卡点和消费昂贵的商店 , 而是将建筑结构肌理和散发出的人文底蕴之光传达给大众 。 ”去年夏天 , 徐汇区第九届“学生区政助理”竞选活动中 , 来自上海市材料工程学校的“00后”学生韩璐以及三位同学 , 一起走访调研了徐汇区范围内的衡复风貌区“建筑可阅读”情况 。 他们发现 , 自2018年以来 , 阅读建筑的形式虽层出不穷 , 但仍面临着受众人群辐射面狭窄、体验感不佳等问题 。 于是 , 4个学生发动身边的力量提出了若干行之有效的建议 。 今年10月 , 徐汇区人民建议征集办主动征集了他们的想法 。 随后 , 徐汇区文旅局也落实了部分建议 。

“没想到能为上海的历史文化传播做出一点改变和贡献 , 很惊讶也很幸运 。 ”韩璐掩饰不住激动 。
二维码扫出的信息未与时俱进
调研小组成员在武康大楼前合影
武康路210号的历史建筑 , 曾因“朱丽叶阳台”和蝴蝶结而一度被捧为网红打卡地
至此 , 一个念头同时在同学们的脑海中蹦了出来:再好的旅游资源 , 都需要有符合当代人的旅游消费习惯 。 换言之 , 建筑历史越悠久越有神韵 , “建筑可阅读”的表达方式就要越现代、越时尚 , 才越容易被更多人接受和喜爱 。
建筑可阅读的边界更可拓展
衡复风貌馆内市民游客对“建筑可阅读”
留言提建议
衡复风貌馆内对建筑风格的解说
参观完 , 小伙伴们又浏览了文创商店 。 令他们失望的是 , 文创产品在审美设计上趋于保守 , 吸引力不足 。 “我们都是文创爱好者 , 如果能将建筑元素更多地融入文创产品中 , 或许能够打造成像类似故宫的‘IP’ 。 ”韩璐和同学们立刻展开了头脑风暴 。
他们想到 , 无论是什么样的文创 , 其本质都是让大众感受到建筑的存在 , 从而达到文化的传播 。 除了现在常见的书签、钥匙扣、帆布包等等 , 还能推出像盲盒、立体书这样具有体验感的新型文创 。 同时也可以考虑推出虚拟文创 , 比如将优秀历史建筑的高清大图电子壁纸供大家使用 。 “哪怕是一枚简单的书签 , 也可以在背后印上一个二维码 , 扫描后可收听和该建筑有关的音乐 。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