宣传|专家:心理测评不能作为抑郁症诊断依据( 二 )


【宣传|专家:心理测评不能作为抑郁症诊断依据】专访
抑郁情绪不等于抑郁症
南都:心理健康的概念是什么?
中科院心理所原副所长、中国社会心理学会会长、中国心理学会心理测量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张建新:心理健康是一个十分复杂的概念 。 不健康可以分为心理问题和心理障碍两大分类 。 心理问题(比如抑郁情绪)和心理障碍(如抑郁症)是两个概念 。
心理问题存在会使人们感到困惑和不适 , 也会消极影响他们与周边人们之间的关系等 , 但基本上不会造成他们个体认知(比如记忆)和社会功能(比如学习、工作)损害 。
心理障碍的判断过程是精神科专家依据精神病学诊断手册标准对患者进行循证诊断的过程 , 而心理问题的测评则是受测者根据测评条目内容对自我进行认识和判断的过程 , 因此 , 诊断和测评两者的对象、标准和过程存在着极大差异 。 心理测评的极高分数能够提示可能存在心理障碍患者 , 但它只能为医生提供参考 , 不能代替医生做出诊断 。
心理障碍的患者通常表现出病症 , 他们的认知功能和社会功能一般都会受到程度不等的干扰和损伤 。 心理障碍的有无和严重程度由受过精神科专业训练的医生做出判断 。
建议学校心理测评由专业机构指导
南都:教育系统应该如何开展心理测评普查?
张建新:心理测评普查是学校和教育部门应该给予重视的办学工具 , 需要在心理测评设计、实施和监管等诸多方面 , 给予高度重视 , 并聘请专业机构和人员进行指导 。
第一 , 学校要转变使用心理测评的观念 , 心理测评不仅是一种心理健康普查的手段 , 更是一种为每位学生建立心理档案建设的科学方法 , 因为连续的测评分数将会为纵向评估和指导学生个体健康发展提供良好的科学依据 。
第二 , 学校要将心理测评与家庭访谈、班主任观察和专业心理咨询人员的深度谈话等支持手段结合起来 , 特别是要对那些测评分数较高的学生设计一对一的帮助和支持计划 。 如果学校能够与校外的社会专业力量联合起来 , 则对于心理问题(包括抑郁情绪)的预防工作 , 也是十分必要的 , 这样就能够将心理测评的功效更好地发挥出来 。
专业的事要让专业的人去做 。 心理测评普查对于维护和促进中小学生的心理健康必要且有益 , 但不能用于抑郁症等精神障碍的普查 。 要让心理测评发挥更为积极的作用 , 还需建设一系列配套的社会支持系统 。
无论是进行心理测评普查、还是一帮一的心理咨询、甚至精神科转介 , 每一个步骤都应严格遵循伦理规范 , 要在学生、学校和家长以及专业人员之间对测评问题进行充分沟通 , 要签署下一步处理的知情同意书 。 学校甚至专业人员切不可认为 , 自己所作所为是为了孩子们的利益 , 却因此忽略专业规范和伦理考量 。
建议学校设专职心理岗位建学生心理档案
南都:青少年的抑郁防治体系应该包含哪些内容?
张建新:青少年抑郁症防治体系的建立 , 重点不在于普查 , 而在于学校要设立专职岗位 , 并对班主任教师进行心理学科普知识和技能培训 。 要为心理老师提供全方位支持 , 让他们在学校日常教学活动了解每一位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特别要鼓励班主任老师经常性地与学生家长沟通交流 , 不仅知道学生在校的情况 , 更要了解学生在家的情况 。
抑郁症防治体系的建立绝非是让学生们每年进行一次或若干次的心理健康普查 , 而是要学校、家长和全社会都来关心青少年的情绪问题 , 都了解和认识青少年抑郁问题 , 并能够在遇到相应问题学生时 , 知道如何应对、及时地与专业人员建立联系、寻求帮助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