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怜九月初三夜,可怜九月初三夜这首古诗?

大家好,相信到目前为止很多朋友对于可怜九月初三夜和可怜九月初三夜这首古诗不太懂,不知道是什么意思?那么今天就由我来为大家分享可怜九月初三夜相关的知识点,文章篇幅可能较长,大家耐心阅读,希望可以帮助到大家,下面一起来看看吧!
1可怜九月初三夜、这首古诗名是什么?这首古诗名是《暮江吟》,由唐代诗人白居易所作 。
原诗:
【可怜九月初三夜,可怜九月初三夜这首古诗?】一道残阳铺水中,半江瑟瑟半江红 。
可怜九月初三夜,露似真珠月似弓 。
译文:
傍晚时分,快要落山的夕阳,柔和地铺在江水之上 。晚霞斜映下的江水看上去好似鲜红色的,而绿波却又在红色上面滚动 。九月初三这个夜晚多么可爱啊,岸边草茎树叶上的露珠像稀少的珍珠一样,而升起的一弯新月像一张精巧的弯弓 。
扩展资料:
这首诗写秋江景色,前两句写傍晚,一个“铺”字形象地写出了残阳照射在江面上的情景,也写出了秋天夕阳的柔和 。诗人抓住残阳照射下“半江瑟瑟半江红”的两种颜色,把自己的喜悦之情寄寓在对景物的描写里,陶醉在暮江光色的变化之中了 。
后两句写夜幕降临 。此时眼前呈现出一片更为美好的境界 。“露似真珠”,这不仅写出了露珠的圆润,还写出了在新月的清辉下露珠闪烁的光泽 。“月似弓”形象地描绘出天空中的一弯新月,此时正是“九月初三夜”,面对这“初三夜”的暮江美景,诗人直抒情意,为大自然敷彩着色,描容绘形,赞美它的可爱 。
2可怜九月初三夜,露似珍珠月似弓是哪首诗,描写的哪个季节?“可怜九月初三夜,露似珍珠月似弓”出自唐代诗人白居易的《暮江吟》,描写的是秋季 。
原文:
《暮江吟》
唐白居易
一道残阳铺水中,半江瑟瑟半江红 。
可怜九月初三夜,露似真珠月似弓 。
注释
⑴暮江吟:黄昏时分在江边所作的 。吟,古代诗歌的一种形式 。
⑵残阳:快落山的太阳的光 。也指晚霞 。
⑶瑟瑟:原意为碧色珍宝,此处指碧绿色。
⑷可怜:可爱 。九月初三:农历九月初三的时候 。
⑸真珠:即珍珠 。月似弓:农历九月初三,上弦月,其弯如弓 。
译文
一道残阳渐沉江中,半江碧绿半江艳红 。
最可爱的是那九月初三之夜,亮似珍珠郎朗新月形如弯弓 。
作者简介:
白居易(772年—846年),字乐天,号香山居士,又号醉吟先生,祖籍太原,到其曾祖父时迁居下邽,生于河南新郑 。是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唐代三大诗人之一 。白居易与元稹共同倡导新乐府运动,世称“元白”,与刘禹锡并称“刘白” 。
白居易的诗歌题材广泛,形式多样,语言平易通俗,有“诗魔”和“诗王”之称 。官至翰林学士、左赞善大夫 。公元846年,白居易在洛阳逝世,葬于香山 。有《白氏长庆集》传世,代表诗作有《长恨歌》、《卖炭翁》、《琵琶行》等 。

可怜九月初三夜,可怜九月初三夜这首古诗?

文章插图
3可怜九月初三夜什么意思?“可怜九月初三夜”的意思是:九月初三这个夜晚多么可爱啊 。
一、原文
一道残阳铺水中,半江瑟瑟半江红 。
可怜九月初三夜,露似真珠月似弓 。
二、译文
傍晚时分,快要落山的夕阳,柔和地铺在江水之上 。晚霞斜映下的江水看上去好似鲜红色的,而绿波却又在红色上面滚动 。九月初三这个夜晚多么可爱啊,岸边草茎树叶上的露珠像稀少的珍珠一样,而升起的一弯新月像一张精巧的弯弓 。
三、出处
唐·白居易《暮江吟》
扩展资料:
一、赏析
全诗构思妙绝之处,在于摄取了两幅幽美的自然界的画面,加以组接 。一幅是夕阳西沉、晚霞映江的绚丽景象,一幅是弯月初升,露珠晶莹的朦胧夜色 。两者分开看各具佳景,合起来读更显妙境,诗人又在诗句中妥帖地加入比喻的写法,使景色倍显生动 。由于这首诗渗透了诗人自愿远离朝廷后轻松愉悦的解放情绪和个性色彩,因而又使全诗成了诗人特定境遇下审美心理功能的艺术载体 。
二、作者简介
白居易(772~846),字乐天,号香山居士,又号醉吟先生,河南新郑(今河南郑州新郑市)人,是我国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唐代三大诗人之一 。
4“可怜九月初三夜”诗全文?一、全文如下:《暮江吟》
一道残阳铺水中,半江瑟瑟半江红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