托物言志的记叙文「托物言志的记叙文800字」

大家好,关于托物言志的记叙文很多朋友都还不太明白,不知道是什么意思,那么今天我就来为大家分享一下关于托物言志的记叙文800字的相关知识,文章篇幅可能较长,还望大家耐心阅读,希望本篇文章对各位有所帮助!
1学霸门,求一篇托物言志的记叙文,800字 。重赏 。。篇一:小草
“没有花香,没有树高,我是一个无人知道的小草!”这真切地唱出了小草的心声 。小草嫩绿着无私地衬托着鲜花,让花儿出尽了风头 。花儿在风的鼓动下,婀娜着身段,笑着脸,打开心扉,散发着浓郁的芳香 。花香打着暧昧的手势,喃喃自语,用秋波勾引着羽翼蹁跹的彩蝶,觊觎演绎出热恋的花事 。小草羡慕地相随在花儿左右,扶侍着,但没有气馁,心想花期苦短,而我长久地陪伴大地,头顶着蓝天,笑看着四季 。同时,多情的小草温柔地染绿大地,默默地伴随大树,却从不与大树争抢空间 。娇小的温柔与高大的伟岸相恋着,携手和-谐地美化着人间 。
春天,小草争脱束缚,拼命地从田野里钻出嫩芽,唤醒了沉睡的苍茫的大地 。小草带着绿,携着清新,将春天的气息告诉人们 。
夏天,小草的绿意被风雨侵蚀的退了色,娇嫩的风韵荡然无存,苍老许多 。然而小草却成熟了,虽然没有了青睐的目光,但是小草依旧默默地、艰难地吐着仅存的绿,点缀着大地 。
秋天,朴实的小草为了配合丰收的景象,也换上了耀眼的金色的外衣,与金黄的沉甸甸的稻穗和丰满的涨红脸的高粱等齐辉相映 。
冬天,小草历尽风霜,无奈地枯荣了 。虽然小草没有青松、红梅那样的傲霜斗雪的气魄,但是小草是顽强的、忍耐的,将生机暂存起来,积存能量,等待时机重生 。
小草伟大的性格不由地让人想起了无数为新中国成立,而抛头卢、洒热血的革命先烈;联想到为国家安宁、人民安居,头顶烈日,正在戍边的战士;回想起当年“泥巴抹满裤腿、汗水湿透衣背”的抗洪抢险救灾的威武之师 。他们不正象大地上生生不息的小草吗?
小草默默奉献的精神,不正象为培育祖国花朵而辛勤耕耘的园丁吗?人民教师用知识的琼浆灌注学子、成就学子,而他们却因常年站立讲台、备课至深夜,而呕心沥血 。
小草的平凡品格,让人想到了那些默默无闻、吃苦耐劳、无私奉献的劳动者和农民工,他们吃着“土豆白菜”,睡着“木板床”,却用他们带着老茧的双手建起了漂亮的高楼大厦,为人们提供了温馨的住宅;他们为了他人的温暖、为了子女能实现大学梦,冒险下井挖煤 。
其实,我们大多数人都是祖国大花园中的一颗颗小草,都在默默地干着本职工作 。正是有这千千万万的劳动者的奉献,才使国家更加繁荣,人们生活更加殷实 。专家、学者重要,这是必然,但是没有平凡的劳动者实施科技成果的进化也是枉然 。所以,如小草一般的劳动者同仁人志士同样的重要,同样的伟大!
篇二:莲花
虽未生活在江南水乡,却对莲花情有独钟 。因为莲花生长于污泥,绽开于水面,有出污泥而不染的深层涵义 。虽对莲花知之不多,却由衷地赞美莲子 。因为莲子具有极强的生命力,即使沉睡千年,只要有合适的水分和土壤,它便绽葩吐蕊,叶绿花红 。有水的地方多有莲花 。盛夏时节,荷的枝枝绿茎,以其高贵挺拔的身姿,亭亭立于明镜般水面;如伞的绿叶上突兀出一片片如雪团似胭脂的莲花,那是一种奇特的粉红颜色,白中带粉,粉中透红 。含苞待放的花朵,总有着一种欲说还羞的情状,叫人一见,就心生欢喜 。有莲花的地方必有莲子 。就如同莲花开时尽情绽放一样,莲花凋谢时莲子便长成熟,可谓花开莲现,花落莲成 。此时的莲子朴实无华,一副谦谦君子的风范,紧紧坚守在黑而坚硬的外壳里,保护着那颗浓绿待发的莲心 。在那“绿树阴浓夏日长,楼台倒影入池塘”的时节,也是荷花开得最繁盛的日子,擅长歌咏荷花的南宋诗人杨万里看到:“荷花入暮犹愁热,低面深藏碧伞中”;而清人朱彝尊眼里看到的景致却相反:“几阵凉颸翻白叶,连盘骤雨跳珠绿” 。不管怎么说,荷花给予诗人的思考,远比它作为植物本身的意义要深邃;如若不然,人们怎么会将它作为清雅、纯洁的象征呢?!
池塘中,静静地水面上布满了碧翠欲滴的荷叶,象是差满了密密麻麻的翡翠伞,把水面盖的严严实实的.碧绿的荷叶上滚动着荧荧露珠,晨风送来了幽幽的荷香,风吹过,似层层绿浪,如片片翠玉. 不久后,花蕾钻出了污泥,看那含苞待放的花蕾,有的傲然屹立在枝头,有的藏在叶子底下,他们都耐心地等待着根的喂养,叶的抚育,时刻盼望着出人头地的那一天. 花开了,翠绿的荷叶从中,一枝枝亭亭玉立,嫩鑫凝珠,清香阵阵的荷花,象娇羞的少女,满脸绯红,微微含笑,让人想起: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 花谢了,你以为她留下的只有人们脑海里的记忆吗?不是的,她留下的还有莲蓬. 看啊,那莲蓬象一只盛满稀罕物的小碗,随着风儿轻轻摇动,似乎在象人们骄傲地炫耀自己. 荷花不象牡丹那样雍容华贵,不象梅花那样迎寒吐芳,也不象兰花那样小巧清秀,然而,她默默无闻地为酷暑散阵阵芬芳,送丝丝清凉. 我爱荷花,爱她那亭亭玉立的身姿......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