刺蒺藜的药用价值,蒺藜有什么药用价值?

大家好,小编来为大家解答刺蒺藜的药用价值这个问题,蒺藜有什么药用价值很多人还不知道,现在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1刺蒺藜是补肾阳虚还是肾阴虚?药用蒺藜(刺蒺藜)为蒺藜科植物蒺藜的果实,其果入药,无补肾阳虚或补肾阴虚功效 。蒺藜具有平肝明目,疏肝解郁,祛风除湿的等功效;主治头痛眩晕、目赤翳障、胸胁不舒、 *** 胀痛等症 。

刺蒺藜的药用价值,蒺藜有什么药用价值?

文章插图
2刺蒺藜有什么作用?刺蒺藜,既可疏肝明目,又能祛风止痒 。
余治疗肝阳上亢引起的眩晕,常用《冉氏经验方》中的川芎白艽汤 。方用:白芷、川芎、秦艽、半夏、钩藤各15克,石决明30克,泽泻、枣仁、刺蒺藜各15克,五味子5克,细辛3克 。水煎服,每日1剂,2次分服 。方中用白芷、细辛祛风通络,秦艽、川芎活血化瘀,半夏降逆止呕,用钩藤、石决明、蒺藜疏肝降气,五味子、枣仁安神镇静,泽泻渗湿化痰 。本方平降肝阳,善止眩晕,可用于治疗美尼尔氏综合征 。
余治疗由风热上攻引起的目生障翳,迎风流泪,怕光羞明,眼边红烂等症,常用《眼科临症笔记》中的明目蒺藜丸 。方用:蒺藜(炒),川芎、木贼、蝉蜕、旋覆花各60克,菊花90克,薄荷30克,防风、草决明、桔梗、龙胆草各45克,羌活、当归、白芍、生地各30克,白芷、黄芩、甘草各36克 。共为细末,水泛为丸 。每次服6~9克,每天服3次 。本方有清热散风、明目退翳之效,也可用以治疗红眼病 。
3刺蒺藜是治什么的【别名异名】茨(《诗经》),蒺藜(《毛诗传》),蒺藜子、旁通、屈人、止行、豺羽、升推(《神农本草经》),即藜(《名医别录》),白蒺藜(《药性论》),休羽(《本草纲目》),三角蒺藜(《本草求真》),旱草(《本草经解》),杜蒺藜(《圣惠方》),三角刺(《中国药植志》),蒺骨子,野菱角、地菱(《江苏植物志》 。药理作用
1.降低血压作用:刺蒺藜水浸液、乙醇-水浸出液和30%乙醇浸出液对麻醉动物有降压作用 。其生物碱部分对犬血压无影响,但可抑制蛙心,水溶性部分有中度降压作用 。
2.利尿作用:本品在印度民间作为利尿剂用;在盐水负荷的大白鼠实验中,利尿作用并不理想,其灰分的水提取物及植物煎剂的利尿作用,主要是由于钾盐的存在 。但有人认为除了钾盐外,生物碱部分有一定的利尿作用,临床上对腹水及水肿病人有效 。
3.其他:蒺藜生物碱及水溶部分均能抑制大鼠小肠的运动,与乙酰胆碱表现拮抗 。植物提取物可抑制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杆菌的生长 。植物中含有毒性剂量的亚硝酸钾(实际上植物只含硝酸钾,吃入体内后,被酶还原成亚硝酸钾);可引起高铁血红蛋白而产生窒息 。
加工炮制
1.净制:洗净泥沙,除去杂质 。
2.炮制: ①炒蒺藜取净剂后的蒺藜即净蒺藜,置于锅内,用文火加热,炒至微黄色,取出放凉,去刺 。
②盐蒺藜:取净蒺藜,用盐水拌匀,闷透(每100斤蒺藜,和盐2斤8两,加适量开水化开澄清),置锅内,用文火加热,炒至表面黄色,取出放凉 。注意,须置阴凉干燥处,密闭 。
③《雷公炮炙论》:“凡使蒺藜,拣净,蒸,从午至酉,出,日干,于木臼中舂,令皮上刺尽,用酒拌再蒸,从午至酉出,日干用 。”
性味归经
【性味】苦、辛,微寒 。
【归经】入肝、肺二经 。
功效主治
1.平肝潜阳:刺蒺藜味苦能降泄,入肝经,果实主降,故可平抑上逆之肝阳 。用治头痛、眩晕、痉挛最效 。
2.疏肝解郁:本品辛散通郁,横行排荡,非他药直达不留者可比 。且入肝经,故可疏肝解郁 。用治胸胁疼痛,不舒,太息,乳闭不通 。《植物名实图考》曰:“蒺藜,用以开郁,凡胁上,乳间横滞气,疼痛难忍者,炒香入气药,服之极效 。”
3.祛风明目:本品辛散祛风,苦能泻火,入肝经,肝开窍于目,故能宣散肝经风热,泻肝火,而祛风明目,甚有效力 。故《本经逢原》曰:“刺蒺藜为治风明目要药,风入少阴、厥阴经者为响导 。目病为风木之邪,风盛则目病,风去则目明矣 。”本品入肝经,辛能散,寒能清,清泻肝热,凡目赤肿痈,羞明流泪,证属肝热上扰目窍者,甚有效力,故可用刺蒺藜 。
4.祛风止痒:本品既辛且苦,能燥湿杀虫,祛风止痒 。如《名医别录》曰:“即藜,主身体风痒,小儿头疮 。”
5.散结祛瘀:本品辛温,可散结祛瘀 。用治症瘕积聚、痈疽、瘰疬、乳岩等 。如《神农本草经》曰:“本品主恶血,破瘕结聚,喉痹,乳难 。”《本草汇言》曰:“刺蒺藜去风下气,行水化瘕之药也 。”

推荐阅读